曾經,北京地區一些農民生活飲水存在“高氟、高砷、高氨氮、高鹽”等問題。現今,北京市政府比原計劃提前兩年解決了近二百萬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八日表示,飲水問題關系到北京市三百萬農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但根據四年前有關部門對農民飲水水質普查的結果顯示,北京市有一百九十九萬農民存在不同程度的飲水水質不達標以及“四高”問題。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二O一O年農民飲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全部實現農民安全飲水。在二OO五年,北京市政府啟動農民安全飲水工程,安排投資二十億元人民幣,重點解決農村地區農民生活用水存在的水質不達標、設施老化、管理不規范、水量不足等問題。
負責人稱,目前,北京市已成立一百二十五個農民用水協會、有萬余名農村管水員直接參與農村飲水設施管護。
同時,為完善管理制度,北京實行“三證三卡五公開”(衛生許可證、取水許可證、體檢健康合格證,工程管理卡、水質管理卡、運行管理卡,水廠管理責任人公開、水價公開、水費收繳及使用公開、水質監督熱線公開、維修熱線公開)。
負責人表示,通過加強建后管理,既有效保障了工程的建設成效,也促進了水資源節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