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我國首個水下觀測網水質監測系統在北京發布。這項“水下物聯網”新技術,能讓市長、環保局長、水利局長和關注水質情況的人們只要登錄電腦,或打開手機APP就能實時得到有效數據,不再需要原來的取樣、化驗、分析滯后的書面報告了。
提供這項高新技術的是中天科技股份旗下的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中天海洋系統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的專家教授經過較長時間的攻關,終于成功地應用于長江流域的水下觀測水質在線監測。他們掌握了岸基遠程監控、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遠程故障診斷和監測、移動終端服務器操控、海底光電復合纜、縱向水密材料、鋼絲扭矩平衡及多項水下物聯網技術。公司擁有27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有些關鍵技術還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了成功對接試驗。
中天海洋系統公司總經理楊華勇博士表示,這項技術首次在民用水質監測工程中應用,它遠不止開發一套應用軟件那么簡單,這是一個經過長期技術積累的高科技項目。中天科技“深海ROV、拖體等設備用鎧裝纜技術”、“ 深海光電復合纜與濕插拔接口技術”課題已通過國家“十二五”863項目驗收,經過多年的研發試驗,已在有關海域成功應用,這兩項技術嵌入到水下觀測網水質監測系統中。
現階段,我國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工作主要采用兩種方式:水源采樣監測與浮標監測。中天海洋系統公司開發的水下觀測網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能夠管理水下觀測網、遠程電能供給、水下觀測數據接收、分發及存儲并實現與用戶的電腦和手機進行信息交互,讓每個需要了解水質情況的政府部門或老百姓都能實時看到水質情況。
專家指出,這項新技術對長江、黃河、淮河等七大流域水質在線監測,對太湖、洞庭湖、千島湖、鄱陽湖等大型湖泊水質監測,對全國180多個重要水庫的水質監測,對近海海域水質監測,以及城鄉居民用水水質監測,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