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所自主研發的3000噸/日、4500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術國產化及應用成套技術裝備日前榮獲國家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憑借該成果,天津海水淡化所完成了印度尼西亞燃煤電站配套的英德拉瑪尤2×4500噸/日、巴齊丹2×3000噸/日、龍灣2×3000噸/日等6套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的設計、安裝、調試及技術服務工作,并順利通過第三方(HPTC)檢驗。
該套海水淡化裝置可達到10以上的造水比,噸水電耗1.24~1.43千瓦時,性價比優于國際領先的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國技術,這是我國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首次進軍國際市場。
該成果是天津海水淡化所在完成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5萬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術與裝備開發子課題中形成的,此前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術一直被歐美國家所壟斷。據天津海水淡化所總工程師阮國嶺介紹,自承擔該課題研究以來,他們以眾和海水淡化工程公司作為研發基地,組織專家團隊開展技術攻關,自主研發出7效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化技術裝備,并于今年7月通過了國家海洋局專家組的技術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