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27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百人計劃”黃行九研究員和973首席科學家劉錦淮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研究人員在砷的微納米電化學檢測中取得新進展。新技術可對地下水環境中的砷實現快速準確檢測。
砷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是劇毒藥砒霜的組成部分。人若長期飲用含砷量超標的地下水,將造成對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皮膚系統、血液系統等的嚴重損害,嚴重者可致命。長期以來,地下水砷污染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環境問題,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危害之一”。
如何才能快速鑒別地下水環境中砷的含量。實現高準確性、高選擇性檢測?這既是正確評估環境污染的關鍵所在,也能為環境管理和規劃、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近幾年來,該課題組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探索納米材料應用于電分析行為實現環境中無機砷的可行性檢測。
近期,智能所科研人員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通過簡易方式構建了金絲微納米結構電化學電極,從多方面系統研究了其應用于地下水砷的電化學檢測問題,并研究地下水無機離子及有機質分子對砷檢測的影響規律,實現了復雜地下水環境中砷的高效準確靈敏檢測,可針對大量監測點砷污染情況進行實時分析。同時也提供了一種可實現高效穩定在線檢測砷的方法。研究論文發表在環境類知名期刊《危險材料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