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南充現場觀摩了剛剛獲得專利證書的節能型供水設備“程序配量無塔恒壓供水裝置”的神奇功效后,來自首都和四川省內多家媒體的記者們不禁發出贊嘆:這套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供水設備,將在我國創建節約型社會的實踐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套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節能型供水裝置的研制者,就是南充市嘉陵區新場鄉51歲的農民、現任南充自動供水設備研究所所長馮玉樹,該項目也是他的第三項專利。
初試鋒芒:掀起一場農村飲用水革命
馮玉樹生于一個農民家庭,1972年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做過石工、泥瓦工、縫紉工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組織村民自發辦起了農副產品加工廠、蜂窩煤廠、磚瓦廠等,并對傳統的制面機、蜂窩煤機、磚瓦窯等機械設備進行改造,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率先致了富,修建了漂亮的樓房,成了新場鄉小有名氣的老板。
馮玉樹雖然貌不驚人,但遠近的鄉鄰都佩服他聰明的腦子,稱贊他是新場鄉的“土專家”,說他家的日子比城里人過得安逸。但是馮玉樹也有遺憾,那就是不能像城里人那樣,用上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1989年,距馮玉樹家僅有近1公里遠的新場鄉政府用上了自來水,他也想占點光,一打聽卻要用4000多元的接管費,已經富裕起來的馮玉樹雖然拿得出這筆錢,但是這位精明的“土專家”一計算,花這么大一筆錢,還不如自己干。于是,馮玉樹決定自己研制一個適合于農村而不用人工管理的全自動供水機,用它把井水引進自己的家中。
主意拿定后,馮玉樹把自己關在家里搞設計,做實驗,廢寢忘食地研制全自動供水裝置。在有關科技人員的協助下,經過近百個日日夜夜地攻關,馮玉樹最終將適合于農村、且不用人工管理的全自動供水機設計了出來。他把設計出的方案向鄉鄰宣傳,同時到城里找供水部門的專家請教,征求意見。一些村民稱贊馮玉樹說,你這發明真叫棒;也有村民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供水部門專業人員也對他說,要搞農村自來水很不容易,因為農民居住分散,農村水源又無保證,城市供水中居住遠一點的住戶我們都無法解決,你的方案恐怕很難實現。
在稱贊、冷嘲與懷疑之中,馮玉樹不驕傲、不氣餒、不動搖,找來十多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一齊動手開始引水試驗。為了不影響其它村民挑水,他們就在水井旁邊挖了一口小井,然后把研制的全自動供水機安裝在小井里邊,經過幾天的反復試驗和不斷改進,馮玉樹最終把離家100多米遠、揚程30多米高的井水引進了自己的家中。
馮玉樹發明的自動供水機將井水引到家里的消息,馬上就在新場鄉傳播開了,遠遠近近的農民都跑到他家看稀奇。父老鄉親目睹了他發明的這套適合于農村、不用人工管理的全自動供水機,十分高興,不到兩個月,先后有40多戶鄉鄰接上了馮玉樹的自來水管道,人均投資僅幾十元錢,從而結束了天天挑水的歷史,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馮玉樹的發明引起了原南充縣科委和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于1990年將馮玉樹聘入縣科委,專門從事農村自動供水的研究工作。1991年,南充縣人民政府將推廣該項技術列入政府工作重點之一,簽發了“關于推廣農村自控飲用水系統”的通知。南充地區科委批準成立了南充地區自控自來水推廣辦公室。隨后,四川省科委舉辦“農村自控自來水技術學習班”,并聘請馮玉樹授課,使該項技術在原南充地區和全省迅速推廣普及。
馮玉樹發明農村型全自動供水機的事跡,經人民日報、四川日報、南充日報等媒體報道后,這種自動供水機在更多地方得到訊速推廣,讓數百萬農民用上了自來水。甚至有些地方農村還進一步用上了洗衣機和熱水器,并對廚房、廁所進行了改造。
那年,馮玉樹只有36歲。一家媒體發表評論說:盡管馮玉樹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自己家的飲用水問題,但最終使農村數百萬農民用上一直被視為城市文明標志的“自來水”,結束了天天挑水的歷史。他的成功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農民發明家馮玉樹正在用他的發明掀起一場農村飲用水的革命。
再鑄輝煌:攻克城市高樓供水難
為了表彰馮玉樹在改變農村飲用水中所做的貢獻,原南充地區城鄉自控自來水公司作出決定,獎勵這位農民發明家人民幣4萬元,同時聘任他擔任該公司副總經理。四川省內外多家媒體對這位農民發明家獲獎的消息進行了報道,使馮玉樹當時成了南充小有名氣的新聞人物。
馮玉樹名聲大噪,金錢、地位、榮譽也接踵而至,面對這一切,他沒有陶醉,沒有止步不前,而是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全自動供水領域更深層次的研究與創新之中。
馮玉樹在城里工作、生活不到兩年,就發現城市的高樓高地供水不但水壓不穩定,而且時常斷水,給住戶生活造成不便。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十分廣闊的研究領域,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馮玉樹迅速向南充市有關部門和領導遞交了建立自動供水研究所的報告。并于1994年6月與他所在的公司簽定了《關于建立自控水公司自動供水設備研制所協議書》,著手開展城市高樓高地供水研究工作,以解決城市高樓住戶用水難的問題。
自動供水設備研制所成立了,但無資金、無場地、無設備,每年還要向主管部門交納3000元管理費。面對這些困難,馮玉樹毫不氣餒。他想,要創業、搞科研,就要迎著困難上。
馮玉樹耐心說服妻子,取出積蓄,實在不夠,又賣掉他在農村的漂亮樓房;沒有實驗場地,全家騰出部分住房,開始二次創業。
在研制工作中,馮玉樹首先運用了自己成功研制的農村自動供水技術和供水方法,并進行技術改造,增加了新的科技含量;其次改傳統加壓供水為自動補壓供水,改大功率水泵作業為小動力多組合作業,解決高樓高地水壓不穩定,實現節能節資。經過數百次的改進與試驗,一種全新的多功能全自動無塔供水器終于研制成功,并先后在南充一些企業、機關單位得到推廣應用,深得用戶好評。一些省內外的客商和用戶也紛至沓來,參觀訂貨,給四川南充自動供水設備研制所帶來眾多的榮譽和巨大的商機。多功能無塔供水器在南充第四屆絲綢節新產品展銷中獲銀獎,1995年12月,馮玉樹榮獲四川科協會授予的“四川省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稱號。
鉆研八年:突破國際供水模式
1997年4月14日,南充市城鄉自控自來水公司一紙訴狀,將自動供水設備研究所所長馮玉樹推上了被告席。起訴馮玉樹的事實、理由及主要原因有:自動脫離公司、另立機構,將“四川省南充市自控水公司自動設備研究所”改名為“四川南充自動供水設備研制所”,單方開展宣傳,給原告工作帶來不良影響;管理費拖欠,并于1996年6月擅自決定退出公司。因此向被告馮玉樹提出了三項訴訟要求:一、退還人民幣4萬元;二、賠償由此引起的損失;三、承擔本案訴訟費。經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馮玉樹敗訴;馮玉樹不服一審判決,向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終審勝訴。
馮玉樹從官司中解脫之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喜愛的研究供水事業中。他決心再用幾年時間,研制出具有國際水平的供水設備,為提高我國供水質量、降低供水成本,做出自己的最大貢獻。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馮玉樹經過調查,認真分析了我國城鄉現有供水模式、供水現狀、供水設備等情況。他發現,我國的中、小城市供水方法,大都采用同一水壓的供水管網,供給居住高度不等的住戶,浪費了大量的電能和資金(低處用水也使用了高處用水一樣多的電能)。為了解決高樓或高地住戶用水,供水部門不得不將整個城市供水管網的水壓提高,即使這樣,在用水高峰,高樓高地的部分用戶有時仍然達不到滿意的供水壓力。接著,馮玉樹分析了國外供水情況,他發現,國際目前采用的變頻節能供水設備,都是運用固定變頻水泵供水,或增減工頻水泵供水,這些供水設備只保證了供水壓力,而在變頻水泵低流量供水時,變頻水泵的工作效率很低,仍然存在節能不充分,縮短了供水設備使用壽命等弊端。
馮玉樹將國內外供水方式、供水設備的種種弊端找準了之后,決定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博采國內外先進設備之長。他使用了自己成功研制的全自動供水機和多組合高樓無塔供水器的兩種設計原理,并脫胎換骨地加以改造,組成了由信號采集系統、信號分辨系統、流量調節器、氣壓調節裝置、微型變頻器和一組不同流量水泵等組成的“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實現了水泵組根據住戶用水量的變化,準確組合相應流量的水泵啟動與停止,充分發揮水泵的最佳工作效率和供水使用效率。
為了把構想變為現實,他天天泡在資料室,夜夜坐在電腦前,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廣泛瀏覽、吸收科學知識營養,積累攻關能量;經過上千個日日夜夜的探索、鉆研,數千次的實驗、失敗。2004年8月,在最后實驗處于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時刻,胡錦濤總書記到朱德故鄉儀隴縣視察,并就農村飲水工作發表重要講話,給馮玉樹攻克“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增添了無窮盡的力量,使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供水設備的努力,最后取得了圓滿成功。
2005年3月,他研制發明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節資、節能型的供水新成果“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成功下線。經全面撿測與用戶使用證明,各項指標都達到了設計構思的理想效果。
馮玉樹研制成功的“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的消息,在省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成都市紅牌樓楠麗灣小區建設單位負責人廖先生獲悉這一消息后,立即駕車來到南充實地考察。廖先生告訴馮玉樹,他們正在建設的小區共有1200多家住戶,樓層高54米,但成都市供水壓力可供高度為25米至35米,25米以上的樓層用水無保障,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他們已在樓頂修建了4個蓄水池,在地面修建了1個蓄水池,以后將地面蓄水池的水抽到樓頂蓄水池供住戶使用。聽說他發明的“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不但不建水池、水塔,沒有水質二次污染,而且還節能、節資,所以特來看看,同時希望為他們提供這套先進的供水設備。
馮玉樹向這位慕名而來的客人詳細介紹了“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情況,廖先生十分滿意,雙方當場簽定了合作協議。迄今為止,“程序配量無塔自動恒壓供水設備”已在樂山、廣安、南充、西充等地安裝使用,都取得顯著的節能效果,深受使用單位和用水群眾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