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電力和化學藥劑,污水也能處理干凈。16日,南寧市自治區財政廳、環保廳及有關部門對良慶區南曉鎮茂欽坡農村污水處理試點項目進行現場驗收,無動力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得到驗收組高度好評,環保部門表示,接下來還將在南寧市乃至全區范圍推廣該污水治理模式。
走進南曉鎮茂欽坡的生態濕地公園,各種凈化污水的植物錯落有致。記者在濕地公園入口處看到,流入的是村民排放的濃黑發臭的生活污水,但經過生態濕地公園凈化后,流出的是清澈的干凈水。
茂欽坡農村污水處理試點項目成功之處主要在于:污水處理日常運行不需要任何電力等動能,也不用添加化學藥品,甚至也不用專人管理。項目占地1400平方米,主要針對茂欽坡二區、三區共41戶約200人排放的生活污水進行收集處理,每天處理規模30立方米。
無動力生態污水處理根據的是怎樣的原理?無動力生態污水處理技術項目主持人、廣西大學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湛波博士介紹,綜合考慮茂欽坡地形及污水情況,項目組為臭水塘設計了一條“復合式人工濕地+生態渠”的技術路線。
由于臭水塘的地理位置較低,項目組順著地勢鋪設污水收集管道,建污水收集溝,讓全村的各種生活污水順著地勢流到水塘里來。另外,在臭水塘,順著水流方向不同空間設置功能區。潛流人工濕地凈化區是污水流入的第一個功能區,經過該區滲透吸附作用,污水雜物和臭氣就除去一大半。而后流入表面,經過生態磚、礫石以及種上具有凈化作用的風車草、再力花的表面流入人工濕地自然復氧區、強化凈化功能區和水面景觀區這三個功能區,污水就自然而然變成了清澈見底的干凈水。
胡湛波介紹,該無動力生態污水處理技術主要適用于南方規模較小的城鎮和農村地區。由于該污水處理技術不用電力、不用添加化學藥品,不用專人進行管理,成本非常低,目前,廣西已經有二三十個地方應用該技術處理生活污水,其中,南寧市運用該技術治理污水走在全區前列。南寧市環保局陳偉剛表示,今年,南寧市將繼續在全市村鎮推廣該無動力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尤其是在邕江上游等重點區域,力爭將全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