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在三合鄉的吳越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內,魚塘附近空無一人,一臺魚塘增氧機卻開始自動運行,魚塘里的溶解氧值慢慢上升。
5分鐘后,姚愛平再次拿起手機,發送出指令短信,收到指令后魚塘旁的增氧機停止運行,魚塘里的溶解氧數據恢復到了最適合魚類生長的水平。
“這是我和搭檔研發的新產品,它可以遠程控制魚塘里的水質,幫助水產養殖戶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姚愛平說。去年,姚愛平和他搭檔葉繼營研發的產品:農業物聯網—水質監測與遠程控制系統,獲得了2011年浙江省“省級發明專利”。今年他們成立了德清伊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打算將產品推廣上市。
瞄準水產養殖發明遠程控制
記者了解到,26歲的姚愛平是三合鄉人;葉繼營28歲,臺州人。兩個人讀大學時的專業都與電子工程有關,曾在杭州同一個單位工作,2010年一起辭職來到德清創業。
“我們在杭州工作時,看到德清有很多水產養殖戶,就萌生了發明一種遠程控制和監測水質的設備。”姚愛平說。姚愛平和葉繼營仔細算了一筆賬,德清全縣有規模水產養殖戶800余戶,如果他們能吸引其中的200戶水產養殖戶購買他們的設備和服務,他們認為這次創業就算成功了。
創業初期,姚愛平的父母并不支持他們的舉動。現在,姚愛平的爸爸說起自己的兒子就樂呵呵的。因為老姚也有30畝的青蝦塘,使用自家兒子參與研制的設備后,溶解氧、水溫、PH值、余氯等數值都時刻被遠程監測中,青蝦塘里的水質不再需要老姚操心了。
放棄過萬月薪來到德清創業
“葉繼營在以前的公司是高級工程師,月薪一萬二。現在他有一年多沒賺錢了。”姚愛平說。創業初期,兩個小伙子在德清經濟開發區內租下一間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間,埋頭沉浸在研發“遠程控制與水質監測系統”。設備由他們親手做,做完后拿到魚塘邊試驗,不成功便再改裝重試。
創業中的艱難并沒有讓兩個人退卻,反而讓他們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實和酸甜苦辣。目前,他們的產品已成功在我縣多家養殖戶的養殖塘里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測試。“如果產品推到市場上后,不被叫好怎么辦?”記者問。葉繼營回答說:“如果沒成,就調整好心態繼續努力。”
眼下,兩個創業中的小伙子信心滿滿,將生活重心撲在了開拓產品市場上面。說起個人的感情問題,兩個小伙子也顯得不好意思了。“感覺一些女孩子比較喜歡男生工作較穩定,最好有編制。”姚愛平說。不過,也有女孩子喜歡他們這種愛闖的性格。目前兩個人都找到了各自心儀的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