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便攜式智能有害金屬電化學分析儀”,日前通過了中科院主持的專家驗收。專家組認為,該儀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設計新穎,實現了便攜式、集成化和智能化,可應用于鉛、鎘、汞、鉻、砷5種金屬離子的檢測,也可單獨作為電化學工作站進行科學研究。
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污染對環境影響重大,對人類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危害。鑒于重金屬離子檢測分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發展便攜、智能、便于檢測的儀器是分析領域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汪爾康院士團隊聚焦這一重要前沿方向,在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專項支持下,2010年7月開始研發,建立了一系列金屬離子檢測分析的電化學傳感方法,研制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功能便攜式智能有害金屬電化學分析儀。該儀器設計上采用嵌入攪拌和彈簧點觸模式,縮小了儀器體積,實現了儀器的便攜式和集成化。儀器既有多功能電化學分析系統,可用于原理和方法的研究,適合于專業人員在實驗室探索新的有害金屬測試方法;也有固定式的一鍵測量程序,操作簡單,無需專業培訓,實現了智能化測試。
該儀器豐富了基礎科學的研究手段,可廣泛應用于環境檢測、社會安全和科學研究等領域,能達到工業設計批量生產,實現商品化投向市場的要求,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成功研制工程樣機兩臺,已應用于長春工程學院和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