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磁性材料除油技術及光/電催化氧化技術,能有效處理油田產生的含聚合物污水,改善回注污水水質,使污水達到回注地層標準,避免污水外排造成的環境污染。
隨著克拉瑪依油田三次采油技術的逐步應用,采油過程中加入大量高分子聚合物驅油。與常規水驅油的開采方式相比,三次采油技術產生的污水黏度升高,水中油滴和固體懸浮物穩定性更強,使得油水分離和含油處理難度增大。由于缺乏新技術,目前克拉瑪依油田使用傳統的“除油—破乳—加重—凝絮—過濾”工藝處理污水。這種方法不僅要消耗大量水處理化學品,還會產生大量含油污泥,造成石油資源大量浪費,而且處理后的污水無法滿足回注地層標準。
針對克拉瑪依油田存在的上述問題,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提出了“重力除油+吸附—磁分離除油+高級氧化+過濾”的新工藝,其重點是研發出可使油水分離的磁性材料和催化劑。目前已發現一種超聲油溶性磁性納米顆粒,還研發出利用黏土制作催化劑的方法,通過將黏土化學改性,提高其吸附性和催化氧化性,使污染物被吸附、催化和降解。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主任王傳義表示,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這種技術,已使污水中的聚合物含量由560毫克/升降到了8毫克/升。接下來,他們將聯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開展進一步研究,開發和設計相應的油田污水處理裝置,并在克拉瑪依油田進行應用示范,最終形成新疆采油污水處理技術與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據了解,這一技術有望將克拉瑪依每噸采油污水處理的成本降低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