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湖泊保護在行動”昨日走進江城第一座污水處理廠——沙湖污水處理廠,10位熱心污水處理的讀者代表,近距離觀看了污水如何脫去臟臭的“外衣”。
據悉,目前國內污水處理方式不低于20種,該廠采用的活性污泥法,是國內采用最多的去污方法。
兩種格柵篩選出大件
沙湖污水處理廠經過擴建,目前每天可處理15萬噸污水,承擔著水果湖、中南路一帶的污水處理,處理后的尾水排到長江。在此之前,這些污水直接排放到東湖。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污水中除了樹葉、紙片、果殼這些小東西外,居然還會有破沙發、雨傘之類的大家伙。污水進廠后的第一步,就是經過粗、細兩種格柵,用來過濾肉眼看得見的污染物。然后,進入沉沙池沉淀,讓沙石和水分離。
活性污泥是秘密武器
污水進行生化處理,“秘密武器”是活性污泥。其實,它是一種微生物菌種,肉眼看為黃色,在厭氧池里,會將體內的磷全部排到污水中。進入后面的曝氣池后,通過鼓風機注入氧氣,它會數倍地吸收污水中的磷元素。講解員趙艷形象地說:“它先吐出一點,是為了在后面吃更多!”
氮在厭氧池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轉化成氮氣排出。原本臟兮兮的污水,再經過一次沉淀,就變得清亮起來。整個處理過程,大約需12個小時。
在線監測把關水處理
污水有沒有處理,怎樣把關呢?原來廠內裝有攝像監測裝置,武漢市環保局、水務局24小時在線監測。據悉,工作人員正在開發一種三維動畫的監測分析軟件,一旦水質變惡劣,畫面色彩就會發生變化。
廠長梁曉東介紹,廠里最寶貴的財產就是吃掉細菌的活性污泥。這些活性污泥要生存,就必須處理污水。如果處理廠不開工,以污水中污染物為食的活性污泥就會死掉,而重新培養需要10天—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