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坊新聞網4月26日上午訊 4月25日,市民劉中秀告訴記者,她在2008年的時候申請了一項生活用水二次利用裝置的專利,使用這個裝置生活用水能節省一半。但是已經過去兩年的時間了,一直沒能將專利應用轉讓給企業并推廣使用。
對于劉中秀遇到的問題,市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表示,我市將建立國家級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為專利擁有者與企業牽線搭橋。
優勢
生活污水二次利用
4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城區健康東街市供電公司宿舍,在退休職工劉中秀家中,記者發現下水系統與眾不同,多數市民家中的洗刷污水是通過下水管道直接排出,但是劉中秀家中的洗刷盆下方多了一個比微波爐稍大的箱子,洗刷污水全部流到了這個大箱子里。
她告訴記者,退休之后在家比較清閑,于是開始琢磨生活中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一次倒洗菜水的時候,感覺就這樣倒掉挺浪費的。
她觀察發現,目前社會上使用的各種固定式水盆,盆體下面設有一個排水口,生活污水由此排入下水管道。但是平時洗菜、洗臉等不少水都不太臟,直接排放掉讓人感覺非常心疼,也有市民會在家里準備一個大桶,用來裝這些生活污水,但問題是這些污水沒經過過濾,長時間使用會堵塞下水管道。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劉中秀發明了這種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裝置并獲得了國家專利。她告訴記者,這個儲水箱里設有過濾網,能把污水中的大塊雜物濾除,而且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將過濾網中的雜物取出。
隨后她又插上該設備的電源,在電泵的作用下,儲水箱的水被抽到了馬桶的水箱內。劉中秀說:“裝滿水后就可以拔下電源,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沖廁所就不用浪費清水了。水資源這么珍貴,現在又倡導節能,這樣能節約不少水。”
困惑
兩年多沒找到婆家
“我在2008年3月份就申請了專利,也獲得了專利證書,但是到現在都兩年了,一直沒能把自己的專利賣出去。”劉中秀說,雖然這種生活用水二次利用裝置能節約不少水,但是專利申請下兩年以來,一直沒能為自己的產品找到合適的“婆家”。
劉中秀告訴記者,曾經有不少單位發來信件要求宣傳該產品,并有一家單位愿意以1100萬元的價格購買專利。但這些單位都要求她先交一定數額的宣傳費,她擔心受騙,所以沒有交錢,交易也就沒能完成。而除此之外,再沒有一家單位要求購買或使用該專利。
劉中秀說:“能有個專利不容易,但是現在只能自己在家里用,不能將產品推廣,感覺有點挺可惜的。希望能跟企業合作,或轉讓專利,使產品能夠普及到百姓家中。”
解憂
將建專利服務平臺
針對劉中秀遇到的問題,記者咨詢了市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市還沒有將發明專利與企業生產聯系到一起的平臺,不少專利發明找不到買家,而有些企業卻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專利產品,所以現在專利轉化率不太高。
該工作人員說:“我們正在爭取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市政府的支持,盡快建立國家級專利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信息數據,將專利發明者和企業聯系到一起,充分利用專利信息資源,為高端產業、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和企業發展以及專利技術的交易提供服務。”
他還表示,力爭在全市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以及縣市區形成功能齊全、服務高效的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網絡,通過對國內外專利信息的搜索整理,對重點行業的技術狀況、發展趨勢等內容進行分析,為企業和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決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