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先生到藥山科技園內一家企業洽談項目。接待人員給他沖泡了一杯茶水。由于天氣炎熱,柳先生很快喝下了一杯。雙方簽完協議后,接待人員非常禮貌地說:“感謝您為節能作出貢獻,今天大家喝的水,少部分是通過高技術手段,從二級中水中凈化出來的直飲水。我們公司領導曾第一個喝過。”
聽罷對方的一席話,柳先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污水真能凈化成直飲水?這些水真的符合人體飲用標準嗎?”為了消除柳先生的疑慮,接待人員先將他帶到廠區內一處標有“生物反應池”字樣的水池。柳先生看到,水池清澈透底,水蔥、荷花以及浮萍等植物長得分外茂盛,金魚在水里歡快地游著。看得出來,污水經過凈化、滅菌、消毒后,完全符合養魚用水。隨后,接待人員又介紹起2007年他們攻關的科研題目:將國家二級中水凈化成直飲水,經過106項檢測全部合格,符合人體飲用標準。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這家2006年就進駐藥山科技園的企業———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二廠。企業管理部經理田順告訴記者,污水處理是個復雜過程:原污水通過進水閥門流到粗格柵及細格柵間,把污水中的大型和中小型漂浮物進行過濾截留,然后在鐘式沉砂池內進行砂水分離。當水流到終沉池時,將泥和水分離,然后在高效纖維濾池內對微小漂流物進行截留,并通過紫外線消毒池的過濾,最終凈化成符合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的中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濟南市的日排污量約為70萬立方米,光大水務4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約63萬立方米,這就意味著濟南市絕大部分的污水已經被處理。那么,這些中水都應用在哪些方面呢?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水用途非常廣泛,如工業、環衛、綠化以及魚塘養殖等方面。他們同黃臺電廠簽訂《中水回用協議》,將中水進一步處理后通過管網輸送給電廠作工業用水。“現在水資源變得越來越珍貴,萬一哪天水資源被污染了,沒有水喝怎么辦?”2007年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二廠組織專家進行技術攻關,通過陰陽離子交換、納濾等新技術手段,成功地將中水變成直飲水。同時對直飲水進行了106項水質標準檢測,結果全部達到標準。當時公司的董事長等領導及員工都喝了這些過濾水,味道甘甜,該技術獲得濟南科技進步二等獎。田經理表示,由于受消費心理和觀念影響,目前該項目只是作為儲備技術,運用到實際中存在一定難度。但當需求出現時,這一技術能很快用于現實中。(記者 曹雷 實習生 劉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