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管網建設不配套等原因,各地興建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難以實現全覆蓋,城市和廣大農村均存在大量治污“死角”。由江西金達萊環保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化集中處理為分散處理,有望為解決城鄉治污“盲區”難題提供新思路。
從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發展歷史來看,在人口密集的城區,建設大型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是污水處理的主要途徑。然而,我國許多城市由于規劃滯后,管網建設不配套、污水收集量少、污染物濃度低,污水處理廠運轉效率低,處理能力難以滿足。
專家認為,實施布局集中與分散、污水處理與利用相結合的模式,應該成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主導模式——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不是對集中式污水處理技術的否定,而是有益的補充,尤其對于我國眾多小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更適合應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目前,國內出現了多種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如人工濕地、生物濾池、土地滲濾和生態塘等,但大都存在占地面積大、管理不方便、處理效果不穩定等缺點,國內一些地方的示范工程甚至運行不到一兩年就癱瘓了。
據了解,江西金達萊環保有限公司通過采用A / 0十膜分離技術,自主研發出分散式污水處理及回用一體化的中水器,經過示范應用證明投資小、見效快、適用性強。與傳統技術設備相比,中水器具有6大應用特點。一是設備占地少,處理每噸水設備占地0. 2平方米;二是節能,比同類產品節能3 0 %;三是建造速度快,建造期是污水處理廠的1 / 1 0;四是經濟效益明顯,每處理1噸污水可實現盈利1. 58元;五是自動化程度高,可利用手機監控,實現無人值守;六是出水水質好,可直接實現中水回用。
2 0 0 7年,南昌市環保局在華東交通大學應用這項分散式膜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與回收利用技術,進行校園污水處理。經過一年運行,實現了污水就近處理和循環利用,年回用水總量為7. 2萬噸,節約新鮮水資源消耗費用9. 9 4萬元,年實現綜合經濟凈效益11. 3 8萬元;在校園公園采用膜生物反應器,在1個月時間內便完成了水體的修復工作,費用總計僅S 4 0元,比采取人工換水的方式節約資金5倍以上。中水器單套設各最大日處理能力2 0 0噸,可滿足3 0 0戶近10 0 0人左右的生活污水處理,處理后的中水可直接用于綠化和清潔工作,非常適合在城市居民小區、風景名勝區和廣大農村地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