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大海有用不盡的海水熱源,污水也可來取暖。記者9日從煙臺市住建局獲悉,山東煙臺正探索開展淺層地源能源住宅小區應用試點,用海水、污水和部分地下水做熱源來取暖。今年將啟動牟平康泰苑小區、富海花園、煙臺芝罘區東林小區、開發區富士康職工宿舍、高新區三校科技園及創業科技園等10個項目。共計102.6萬平方米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建成后年可節電3047萬度,節省能源支出約1500余萬元,百姓將居住得更加低碳。
“正在建設的淺層地源能源住宅試點小區,比現在的普通小區將更加綠色環保。”煙臺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建住宅小區開展淺層地源能源應用主要是利用淺層地能資源進行冬季供暖,對分戶計熱實施起來將更加容易。同時也能用來夏天制冷,商業寫字樓可以代替傳統的中央空調。與傳統的煤電供暖相比,低碳環保,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費用相對較少。
煙臺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全部能源依賴外部供應,推進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是解決建筑用能的一種最經濟合理的選擇。而煙臺恰好具有發展淺層地能資源的優勢。芝罘區、萊山區、牟平區、開發區和高新區都有良好的海水源利用條件;內夾河、外夾河、新安河、沁水河流經市區,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豐富;煙臺市區范圍內現有污水處理廠4個,在建1個,實際處理能力33.62萬立方米/天。
今年,為全面加快煙臺住宅產業化進程,煙臺計劃推進10個項目,共計102.6萬平方米的小區采用地源熱泵系統。煙臺市區范圍內每年新增淺層地能技術應用建筑面積不少于50萬平方米,其他縣市區每年不少于5萬平方米。
與傳統的煤電供暖相比,利用地源能源供暖低碳環保,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費用相對較少。但其具體收費標準,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