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技術 > 混合微電解技術用于印染廢水處理
    混合微電解技術用于印染廢水處理
    發布日期:2010/10/28 9:41:27

      摘要:混合微電解工藝對以活性染料為主的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較好。從連續4d的運行來看,盡管原水的色度波動很大,但微電解處理出水幾乎無色透明。


      印染廢水中所含的漿料、染料、助劑以及染料與織物的反應物往往是難生物降解物質,在處理印染廢水時需先將這些物質分離、去除,再進行生化處理。常規的預處理是投加混凝劑(如FeSO4、AlCl3等),蘇玉萍等人[1]的研究表明常規投藥需要的混凝劑用量較大(如FeSO4的適宜投量為750~950mg/L),這樣會導致廢水的處理費用提高,實際運行時將產生大量的泥渣,出水會變黃(投加FeSO4)。最近,用混合微電解工藝在廣東某印染廠廢水處理的現場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電解去除印染廢水中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機理為:


      ①絡合、混凝作用,微電解反應連續釋放的Fe2+成為絡合劑和高效混凝劑;


      ②還原作用,微電解產生的新生態氫使某些染料的顯色基團脫色;


      ③氧化作用,微電解產生一定量的新生態氧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氧化一部分無機物和有機物。?


      1現場試驗


      1.1工藝流程


      在以往的微電解應用中,大多數都將微電解工藝設計為固定床形式(類似石英砂過濾),讓廢水穿過靜止的微電解鐵屑層,在此過程中發生微電解反應,但實際運行中發現這樣的設計存在下述兩個問題:


      ①運行一段時間后微電解工藝效率下降,這是由于鐵屑的表面出現了惰性層而阻止了微電解反應的繼續進行;


      ②由于印染廢水中存在織物纖維,易被微電解鐵屑層攔截而致堵塞。


      針對傳統微電解反應器的缺點,將微電解反應器設計為機械攪動式,這樣既可破壞鐵屑表面的惰性層,又可避免纖維堵塞。此外,強烈的攪動加快了反應速度,可以加速產生Fe2+。部分廢水通過微電解反應后,與原水直接混合能得到很好的處理效果,稱這樣的工藝為混合微電解技術,并將微電解反應的出水與原水混合時的體積比稱作混合比。


      混合微電解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廢水由集水池經水泵提升后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進入微電解反應器,其流量可通過流量計控制;第二部分進入混合池,與微電解出水混合后再沉淀,其流量也通過流量計控制。第一部分廢水在進入微電解反應器前,先加酸調節廢水的pH值為3左右。微電解反應器的出水在與第二部分廢水混合時,需視廢水的pH值情況加入少量的石灰,調節出水的pH值為8~9,在此pH值范圍的沉淀狀況較好。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部排出,污泥則沉于池底,再經排泥管定期排出。


      1.2試驗內容


      2000年6月在廣東某印染廠的廢水處理站進行了現場試驗。該印染廠所用的染料絕大部分為活性染料,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廢水中COD≤550mg/L,BOD5≤150mg/L,色度≤200倍,pH值為10~11。另外,廢水中SS含量很低,這是由于漂洗用水為軟化水,漂洗過程很少有懸浮物進入。因執行《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92)一級標準(COD≤100mg/L,BOD5≤25mg/L,色度≤40倍),故應控制的主要污染指標是COD和色度。有印染廢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臺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現場試驗的設計流量為30L/h,每天從上午9點至下午6點連續運行,試驗內容包括: ①考察該工藝在連續運行情況下處理印染廢水的有效性;


      ②獲得合適的混合比;


      ③微電解處理出水的生化處理效果(主要為COD的去除)。


      試驗設備主要有:


      折板式加酸混合槽,體積為10L,停留時間為10~15min;


      微電解反應器,尺寸為300mm×500mm,反應料厚為300mm,停留時間為0.5h;


      折板式混合槽,體積為10L,停留時間為10~15min;


      沉淀槽,豎流式沉淀池為500mm×800mm,停留時間為3.8h;


      曝氣沉淀槽,尺寸為50mm×800mm(與豎流式沉淀池結構類似,中心曝氣筒尺寸為300mm×700mm),總停留時間為3.8h。


      上述設備均采用PVC材料焊接而成。


      3.試驗過程


      現場試驗連續進行4d,根據工廠生產的排水特點選取每天廢水水質最不利時段(此時染色廢水排放集中,色度最深)測定廢水和處理水的COD濃度。


      此外,還測定了微電解處理出水經曝氣后的COD濃度變化。設計流量為30L/h,曝氣時間為15~30min,沉淀時間約為2h。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1.4試驗結果


      ①水樣外觀


      根據6月19日至22日連續4d的觀察,發現生產廢水的排放具有間歇性,通常上午廢水色度較淺,下午則較深。


      盡管廢水水質變化較大,但當混合比控制在1∶4左右時,即使是廢水色度最深的時段,沉淀出水也能保持清澈,近于無色透明。


      ②對COD去除的效果


      
      ③微電解處理出水的生化曝氣效果


      經過4d的連續運行,發現污泥產量很少,出水沉淀后上清液清澈透明。


      
     
      ④混合比取一定的微電解出水,再按比例取一定的原廢水進行混合并調節pH值,靜置沉淀30min,觀察絮體的生成和沉淀效果,直至上清液幾乎無色透明。
      


      2 結論


      ①混合微電解工藝對以活性染料為主的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較好。從連續4d的運行來看,盡管原水的色度波動很大,但微電解處理出水幾乎無色透明。


      ②混合微電解工藝對印染廢水的COD去除效果較好(去除率為53%~78%)。由于試驗為連續運行,取樣時為最不利時段,因此這一結果具有代表性。現場試驗的處理效果不如小試,但比固定床的去除效果高30%左右,這可能是混合式微電解避免了鐵屑鈍化且反應時的pH值較低(為3左右,固定床的pH值為5左右),反應相對劇烈,其氧化作用也更強烈的緣故。


      ③采用混合微電解工藝,只將1/5的廢水通過微電解反應器,反應后與4/5的廢水進行混合(即1∶4的混合比),這樣可以減少微電解設備的體積,降低工程投資。


      ④微電解處理出水的生化處理效果好。曝氣時間為15~30min時,對COD的去除率>80%。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兩重”建設推進已滿一年,一批重點工程向
    城市污水經過幾次“大循環”才能回歸自然水
    石家莊這項工程完工!市區東部防洪排澇能力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二批)》發布
    六部門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