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著黃褐色泥漿水的處理池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奇形怪狀的微生物,這些小生命窮其一生都在吃進又黑又臭的污水,吐出干凈透亮的清水。深圳水務集團鹽田污水處理廠的任務之一,就是做這些微生物的“保姆”,為它們的成長提供“五星級”服務。
以污水為食物
如果說奶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那么鹽田污水處理廠的這些微生物也是一頭微型“奶牛”——“吃的是污水擠出的是清水”。
在鹽田污水處理廠的生化處理單元——MSBR池中,記者看到,烈日下,一片片池水中正翻滾著黃褐色的泥漿水,散發出不好聞的味道,池邊則泛起了層層白沫。
工程師楊靖波告訴記者,這些污水中生活著大量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要在數百倍的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它們每天以污水為食,在曝氣條件下把污水進行分解并吸收,同時自身不斷生長繁殖。由于它們匯集起來看上去就像泥漿一樣,所以又被稱為活性污泥。
之所以說他們“奇形怪狀”,是因為他們在顯微鏡下有的像老鼠、有的像壁虎,還有的像珊瑚、喇叭花,種類繁多。他們的“喜好”也不一樣:有的喜歡充足的空氣,因此被稱為好氧微生物;有的則不喜歡氧氣,工作人員就要為它們創造缺氧條件。
“控制好這些微生物的生活環境,為它們提供合適的生長條件,當好它們的五星級保姆——這些微生物就會為我們造福。”楊靖波告訴記者,這些池子可以在沒有添加任何化學藥劑的情況下,把污水處理成能達標排放的清水,“在一定程度上說,我們就是為這些微生物服務的,我們要不斷通過巡查、化驗、生物鏡檢及攝像監控等方法,全方位關注它們的生活環境,一旦出現異常,馬上就要解決問題。”
當然,微生物也會老化死去。因此工作人員會把一部分多余的微生物送往污泥脫水單元。送到脫水單元處理的微生物被稱為剩余污泥,加入絮凝劑后,再經過離心脫水機脫水形成泥餅,最后送往垃圾填埋場衛生填埋,實現全程“綠色”處理。
處理之后的水達到國標
生物處理只是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中的一個單元。
記者了解到,鹽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工藝共有五個單元:污水提升及預處理、生物處理、污泥處理、消毒及化學處理、中水處理。
一般來說,居民家中、商鋪、學校、工廠等排放的廢水流入下水道后,經過污水管收集進入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的污水會被送到污水處理廠。
在預處理單元去除污水中的垃圾、雜物及沙礫后,污水流入生物處理單元。生物處理單元處理過后的出水經過紫外線消毒、纖維球過濾、再用二氧化氯消毒后回收利用,這些水叫中水。中水可以用于綠化、沖廁、洗道路等對水質要求不是很高的地方。
鹽田污水處理廠廠長肖三慶告訴記者,廠里的中水系統經過陸續投入近50萬元的系列改造后,現在的消毒設備已經與自來水廠的完全一樣,消毒后的水已達到國家城市雜用水標準(介于污水廠出水和自來水之間的標準)。
肖三慶還透露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廠里原來有兩個開放的水龍頭,一個出自來水一個出中水,任何人都可以即擰即用。旁邊施工工地的工人有時會用這里的水淘米做飯,由于處理后的中水和自來水一樣清澈,在外觀上根本看不出來。后來發現有人居然用中水淘米,這可把廠里的工作人員嚇壞了:雖然外觀上相似,但中水畢竟還沒有經過進一步的過濾處理,不宜作為餐飲用水,于是工作人員趕緊提醒他們不要誤用中水,并在水龍頭上加掛“中水不可飲用”的提示牌。
#p#副標題#e# 中水供應社會使用
幾年前,有人對鹽田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說,用了你們的中水,花生長不好了。面對這種質疑和不信任,“我們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肖三慶告訴記者,鹽田污水處理廠為了提高中水的使用率、提高中水“使用大戶”的信任和使用便捷度,陸續做了一系列改造:改造中水增壓水泵并進行恒壓供水改造,使得市政灑水車從原來加一車水需要半個多小時,提速到現在的15分鐘;開展消毒系統改造;開展中水調節水池改造及中水過濾罐改造等。
“現在,廠里日產大約1100噸中水。”肖三慶介紹,廠里目前除食堂用水和沖涼用水外,90%以上用的水都是自產的中水,包括處理污水時需要用的沖洗水(沖洗脫水機、細格柵)、洗手間和綠化用水等。此外,這些中水還會向外供應,主要用于鹽田區路面沖洗及綠化等。肖三慶笑言:現在,我們的中水水質完全達到城市雜用水的標準,可以放心地用來澆花和沖洗馬路。
為污水“凈身”為生活添彩
由于沙頭角、大鵬灣附近的海水交換能力比較弱,以前直接排放出去的污水只能通過潮汐作用帶出去,因此污水直排對附近海域的影響比較大,正如當地居民所說:一下雨方圓兩三公里內都能聞到臭味!下雨天路人紛紛掩鼻而行,連地理位置優越的海景房也賣不上價錢。
承載了鹽田區污水處理重任的污水處理廠,把污水“凈身”為可排放的水后,大大改善了附近海域的水質。現在,廠里基本處理了鹽田區95%以上的污水,原本只是邊防巡邏通道的海灘現在也修繕成了附近居民喜愛的海濱棧道公園。
“我可以驕傲地說,現階段鹽田污水處理廠已經是佼佼者,是全市首家日產千噸中水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在廠長辦公室里,肖三慶說。
深圳水務集團充分履行經濟、社會、環境的三重責任,把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發展污水處理事業,改善城市水環境;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鹽田區污水處理廠就是一個樣本。
事實上,中水使用率的提高,已經大大減少了自來水的使用量:在華南地區榮獲“國家生態區”稱號的鹽田區,鹽田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用量在短短三年里實現了三級跳:從2006年的5萬多噸,增長到2009年的16萬余噸,較三年前增長了3倍多。而這些中水代替的,正是自來水。
記者一行人離去時,看到在擁有50%以上綠化面積的廠區里,大片大片的綠草地上有自動噴淋噴頭正在灑水。這些透明的中水在中午陽光的照射下,隱約透出彩虹的顏色,讓人看后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