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舉行之際,國家“973”計劃項目“氣候變化對我國東部季風區陸地水循環與水資源安全的影響及適應對策”啟動會暨課題任務研討會,12月9日在京結束。
東部季風區是我國三大自然區之一。土地面積占全國的46%,人口占全國的95%,是我國最主要經濟發展區,也是水資源問題最為突出、氣候變化影響最為敏感的地區。該項目面向國家水資源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前沿,將針對我國東部季風區存在的水資源短缺、洪澇干旱頻發、糧食安全與水安全等問題開展氣候變化影響研究。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是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主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夏軍。他介紹,該項目的總體目標,是要揭示氣候變化下陸地水循環時空變異與響應機理;定量分析和預估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影響及不確定性;發展我國“水文—氣候”雙向耦合模型,闡明水資源變化成因;科學判斷未來氣候變化對我國水安全影響的后果與風險,提出適應性對策;凝聚一支科技創新團隊,躋身氣候變化與水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前列。
“這一項目的批準立項,是科學界尤其是研究氣候與水文環境科學界的一件大事,是將被載入大事記的。”曾參與項目前期籌辦的中科院院士劉昌明表示。
該項目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國家氣候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等7個單位開展研究。
氣候變化與陸地水循環即水資源的影響,存在時空變異及水文極端事件變化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據悉,從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層面立項,專門聚焦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影響及適應對策研究,在我國尚屬首次。這對于科學認識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陸地水循環時空演變規律、評估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安全的影響、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科學意義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