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月湖。
|
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揚州市城市排水規劃(2007-2020)編制完成后,于去年10月,通過了省建設廳在南京召開的評審會,開始付諸實施。昨天,記者看到了這一剛剛出爐的規劃方案,并請有關方面的專家進行了解讀。
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為核心
據專家介紹,這次編制并實施的揚州市城市排水規劃(2007-2020),既規劃了近期的目標,也對遠期的規劃進行了編制。
這次規劃編制以削減水污染負荷,控制污染,改善水體水質,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充分發揮城市水系的防洪排澇、生態環境、引水排水和交通運輸的功能,推進污水處理和雨水利用、污水再生利用技術的進步。同時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政策措施,改變公眾對雨水、污水回用的認識,提升雨水、污水回用和分質供水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節約并綜合利用水資源,加快揚州市國家生態城市的建設步伐,促進社會經濟和城市水環境的和諧發展。
規劃年限近期為2007-2012年,遠期為2013-2020年。規劃范圍為主城區:潤揚大橋北接線、西北繞城公路、廖家溝-大運河、長江圍合而成的區域,面積252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包括揚州市區行政轄區全部地域(廣陵區、邗江區及維揚區)及儀征市新集、劉集、樸席三鎮行政區域,面積1134平方公里。近期、遠期及遠景規劃統籌考慮的鄉鎮有邗江區楊廟鎮、杭集鎮、泰安鎮和北洲區域(含沙頭、李典、頭橋),北部山區(含槐泗、甘泉、方巷)及開發區西擴(潤揚大橋北接線以西至儀征約10平方公里)。
城市污水處理率近期達90%
近期規劃確定,將逐步完善主城區污水管網系統,加快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集中處理率城區達85%,鎮區達75%,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提高揚州市水環境質量。加快改建部分排澇泵站和雨水管網的建設,加快實施初期雨水的污染控制及雨水的利用,提升主城區城鄉河道、湖泊管理,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不斷提高城市河道水質,使規劃范圍內水體基本滿足功能要求。同時加強城市排水監控設施建設,實現在線監測,對排入公共污水管網的重點污染源進行有效監管,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同時建立以GIS系統為基礎的地下排水管線信息系統。據介紹,我市現在雨水干管總計長度約348.0公里,今后將通過先進的技術平臺錄入這些管道的具體信息,并對這些管道進行監測。
遠期規劃則明確:建成比較完善的、設計合理的、符合標準的、技術先進的城市排水設施,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集中處理率城區達90%,鎮區達85%。進一步提高城市水面積率,理順水系,顯著提高城市河道水質,使規劃范圍內水體滿足人居環境的要求,不斷優化城市排水管網的排水功能,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監控系統,建立完整的智能化排水系統。
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根據揚州市地形與水系,雨水分8個一級匯水分區和16個二級匯水分區,同時對初期雨水污染實施控制。新建住宅小區建設滲透淺溝,低勢綠地,可滲透井式雨水口。公園綠地、占地面積大于2公頃的住宅小區、工廠、公共建筑(包括學校、體育場所)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同時對雨水管道定期清理,加強監察,防止路面清掃過程中沉淀物進入雨水口。
揚州水網密布,為防止水體污染,結合揚州地形特點,在湖體周邊隔離一塊面積種植水生植物,形成人工濕地,采用機械循環方法,使湖體與人工濕地形成良性水循環,尤其是暴雨過后,采用濕地的方式來凈化水體。對湖體的雨水污染控制重點是:西區明月湖,東部曲江公園,河東區域規劃湖體“京杭之心”,南部新城胖南湖,瘦西湖區域。
加大污水再生水利用
揚州河網密布,雨量充沛,局部地區缺水屬于水質型缺水,再生水的利用剛剛起步。
根據有關要求,2012年揚州市的污水再生利用率將達30%以上。處理后的再生水除了供給附近的工業企業和城市道路綠化澆灑用水外,其余部分作為景觀用水補充市區內河道河水,特別是水質惡化較為嚴重的一些小河道和斷頭溝渠,既可以削減排入河道的污染物總量,改善水質和城市景觀,提高河流在城市中的環境價值,又滿足了下游部分工業企業生產所需的從河道取水的用水量和水質,實現污水再生利用的間接回用。
揚州市規劃污水廠處理規模到2020年要達到44.6×104立方米/天,預測城市污水排放總量約為44.03×104立方米/天,按污水再生利用率40%計,再生水產量基本要達到17.612×104立方米/天的規模,在逐步提高再生水用于工業企業生產用水和城市雜用水的比例和利用量的同時,還將讓再生水真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體現再生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的作用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