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有“河長”,湖泊有“湖長”,而企業、學校、居民小區內的水池、水溝、水洼等水體,不少卻成了水環境治理的“盲區”。近日,沙洲街任命34位“池長”,管理這些“小微水體”。
據介紹,水面面積小于100平方米的水池、水溝、水洼等,被稱為“小微水體”。這些“小微水體”多散落在企業、學校、在建工地、居民小區內,有的沒有責任單位,無人過問;有的雖然有責任單位,但疏于管理,導致這些“水體”內漂浮、沉淀不少垃圾,水質發黑發臭,蚊蟲滋生,影響環境。
“為此,街道近日梳理了轄區內34個‘小微水體’,在社區、工地、小區物業配合下,任命了34位‘池長’,專門管理。”沙洲街道有關負責人說,從執行情況看,效果很好。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興元家園小區。小區內正對大門處,有一座景觀水池,“池長”涂偉民手持工具,正在打撈飄落在水池內的枯枝敗葉。家住4幢的居民孫炳榮介紹說,水池背面的這個休閑小廣場,原來是個水塘,因為長期無人管理,水質很差,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多得不得了,行人路過,都要小跑躲避。不僅如此,這個水池景觀,也因打掃不及時,水底沉淀不少垃圾,滋生不少小蟲。
“今年9月份,我們在小區居民集資支持下,先對存在了近10年的臭水塘進行徹底治理,填平后建成了休閑小廣場。接著,又對景觀水池進行修繕,周邊補種花草。”興元家園社區主任李潔靜說,“隨后,根據街道要求,在小區物業支持下,任命保潔員涂偉民為‘池長’,負責景觀水池的日常管理。”
“這個‘池長’很負責任,每天要打掃三四次,否則,不會有這么好的水質。”孫炳榮說。
記者來到建鄴高級中學,大門口也有一景觀水池,水質清澈。“以前一直沒有專人打掃,池水雜質很多。自從有了‘池長’,經常打掃,水質好多了。”該校負責人說,“這個景觀水池,是學校的門面,我們有責任確保其干凈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