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家企業關閉,1950臺污染嚴重的設備叫停,740家企業停產整頓,203家企業補辦手續,39個違法項目停止建設,695戶企業限期整改,1357戶違法企業斷水斷電……
27名責任人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14名責任人員受到拘留……
這些都發生在5月30日山西省省長孟學農與重污染縣市負責人面談后的一個月內。這是山西省環保史上第一次由省長出面召集市縣領導面對面研究解決環保問題。
這場環保風暴所涉8個縣市,都是山西環境污染痼疾纏身的老大難區域。一個月的整治讓人們清楚地看到這樣一組對比:環境保護有沒有人抓、敢不敢抓、會不會抓有何等天壤之別!
與此同時,這8個縣也為山西“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這樣一條治理“環境頑癥”的環保新思路提供了試驗樣本。國家環境部部長周生賢在山西省環保局就此提交的相關報告上批示:山西經驗值得全國推廣。
這是山西環保若干全國推廣經驗中的又一個。
省長下令:一個月交賬
5月30日,山西省省長孟學農主持召開了“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科學發展部分市縣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他在會上說得明白:這是個“打招呼的會,是個提醒的會,也是警示的會”。
這些縣市是從山西省重點區域污染治理涉及到的6個區域20個縣市中選出來的。“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是今年山西省環保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意在重點解決“污染集中度比較高、污染排放量大和群眾比較關注、環境影響顯著的區域”環境問題。
這一思路的誕生基于山西環保形勢的演變。
2006年以來,多項嚴厲的環保舉措覆蓋全省,山西環保工作一舉躍出低谷,到2007年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全省化學需氧量減排1.27萬噸,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氧化硫減排9萬噸,消減率達6.17%,位居全國前十位。11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的天數累計3362天,比上年增長24.2%。太原、大同、陽泉、長治、臨汾等5個國家重點考核城市的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已全部摘掉倒數前五名的污染“黑帽子”。
如果說此前山西環保打的是扭轉局勢、提振信心的全面戰役,如今要進行的則是攻堅克難的局部戰役。而戰場就鎖定在6個重點區域的20個重點縣市。
這8個縣市,是其中的難點與焦點,都有著自己最鮮明的特色:文水縣小企業死灰復燃嚴重;襄汾縣違法建設和生產問題突出;襄垣縣工業園區成為污染集中區;霍州市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介休市違法建設生產問題長期存在;定襄縣旅游清潔通道建設刻不容緩;汾陽市、平遙縣焦化違法建設、違法生產問題突出。
對此,山西省省委書記張寶順作出了“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環境問題的整治”的批示。山西省省長孟學農除了面對面忠告、警示這幾個縣的負責人,還下了這樣一道死命令:“對各縣市違法生產、肆意排污現象要嚴肅查處,一個月內徹底解決,并向省政府交賬。”
上下總動員
“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的統一調度監督指揮系統就設在了山西省環保局,除了制定綜合目標指導各縣市,從局長到分管領導,再到各業務處室及單位,全部分片包干、分兵把口、明察暗訪、重點監控、深入現場。這一個多月,山西省環保局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全‘上山下鄉’去了”,一位值班人員對記者說。
地方上的干部們也沒“消停”。文水縣縣長王志強4月份因為車禍兩腿受傷,此時拄著雙拐提前出了院,他說,這一個多月,他們是“晝不伏夜要出”——文水平原多,莊稼長得高,違法小企業就隱藏其中,只有一早一晚才能看見點火冒煙,一逮一個著。#p#分頁標題#e#
困難是巨大的。王志強總結說,阻力來自兩方面。一是縣、鄉、村三級干部,怕得罪人、怕影響當地收入、怕影響就業;二是企業主,取締、關停企業,反彈很大。
汾陽市市長閻國平深有同感。在此期間,他與汾陽市8大焦化企業主座談了整整4次。第一次,他帶著三個副市長、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一個團隊去談,結果談崩了,企業主攻擊他借著搞環保撈個人政績。
然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就是投資環境”,“不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脫胎換骨,壯士斷腕”,這是各縣市負責人在向省環保局匯報工作時不約而同流露出的思想。
這些也是基層執政者們普遍達成的共識。也是在這些共識的基礎上,各縣市才前所未有地成立了包括環保、組織、紀檢、公安、工商、電力等40多個部門參與的整治領導小組,建立了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有關部門包企業的“責任到人”的責任制。據統計,8縣市共下發專項整治各類文件112件,共出動執法人員41580余人次,采取強有力的整治措施、超常規的執法手段和工作力度,該取締的取締,該關停的關停,該斷電的斷電,該治理的治理,該補辦手續的補辦手續,對轄區內存在的環境違法問題,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整治。
王志強告訴記者,此次整治是徹底的,斷了電,生產設施全部拆除,原材料、成品也都搬空,恢復了原先的地貌,再想恢復生產,得重新蓋房子,那成本可太高了。
閻國平很理解那些焦化企業主,一個焦爐投資動輒兩三千萬元,損失確實巨大。但這些焦爐都未經過審批、沒有做過環評,違法在先,不得不拆。事后,他又先后開了3次座談會,一次次講政策,做工作,階段性地把這些焦爐全部拆除了。
這一個多月,省環保局成了各縣市負責人的第二辦公室。與各縣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溝通聯系成為常態,通報情況,指出問題,提出要求和建議,而這些都建立在省環保局多次深入第一線檢查督促工作的基礎上。
省環保局的批評也讓這些基層官員們頗感頭疼和有壓力。針對個別縣市行動比較遲緩、力度不大等問題,省環保局與有關縣市書記、縣市長不止一次地談話,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要求認真改進,迎頭趕上。各縣市負責人也都非常“聽話”地一趟一趟往省環保局辦公室跑,匯報工作,聽取意見。看著王志強拄著雙拐的樣子,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也很心疼,覺得基層也很不易,但該批評的時候他仍舊毫不留情。
受批評的不光是縣市負責人,在區域環境整治中,各縣市把處理事和處理人相結合,對不履職、不盡責的領導干部采取“教育在先,紀律殿后”,對不作為的干部實行責任追究,嚴肅查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相關責任人員環保不作為的責任。
汾陽市環保局局長在此次整頓中落了馬,被撤了職。原因是省里關于焦化廠的一份很重要的環保文件在他那拖拉了三天沒有向市里匯報,也沒向下面傳達。“原本可以用省里的精神說服那些企業主,可他沒把文件給市里,導致決策出現偏差,還激化了與企業的矛盾。”當地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8個縣市嚴肅追究環保失職、瀆職人員責任,對27名責任人員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其中文水10人、汾陽5人、平遙8人、霍州4人。拘留責任人員14人,其中文水11人、平遙2人、汾陽1人。
省追縣、縣追鄉、鄉追村,一級追一級。山西省一位官員對記者說:“省長下了令,關鍵還得有人給落實,如果沒有人抓,事情照樣黃了。”
環保“戰火”點燃各縣市
在省環保局的強力推進下,戰火迅速在各縣市點燃。“真的跟打仗一樣”,一位基層官員這樣形容。
文水縣對土小企業先后組織了3次摸底調查,以村統計,以鄉鎮匯總,由職能部門審核,層層簽字蓋章后報縣委、縣政府,以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徹底摸清土小企業的底數。同時實行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戶的辦法,取締各類土小企業409戶,拘留11人,全縣土小企業全部關停取締。近日,該縣又召開了全縣干部大會,從各單位抽調400余名機關干部,每個村確定1-3名包村干部,進村入戶,蹲點看守,防的就是土小企業死灰復燃。#p#分頁標題#e#
平遙縣對轄區內小鋁礬土、小硫磺、小鑄造、小洗煤、小橡膠堅決實施關停取締,對洪善鎮沿村堡鄉土焦死灰復燃涉及的8名責任人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對土焦生產業主予以處理,拘留2人,對土焦產品全部沒收。同時,開展城區整治攻堅行動,3戶污染企業完成搬遷,新增集中供熱面積60萬平方米。
介休市由環保、經貿、工商、供電、供水、公安、法院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大隊,對違法企業實施吊銷營業執照、斷水斷電、查封或拆除生產設施等強制手段,確保整治行動順利實施。全市關停35戶工業企業,取締27座小耐火窯、25座小石灰窯,對35戶企業實施了限期治理,對6戶企業限期補辦環評手續。
汾陽市免去了工作不力的市環保局局長,在全縣形成不干不行的氛圍。對違法焦化項目,做到“三個必須、一個死守和一個追究”,堅決依法真正停產。“三個必須”,即必須真正斷電、吊證、熄火停產;“一個死守”,即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鄉鎮長和環保局中層領導必須進企蹲點、盯死看牢;“一個追究”,即如發現虛假停產,將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全市共取締各類土小企業152處,對5戶焦化企業實施關閉,對7戶焦化企業實施停產,對59戶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對51戶違反“三同時”的企業進行整治。
襄汾縣實行四套班子領導包項目、有關職能部門配合、環保局班子成員包片、各監察中隊人員駐廠監管的工作機制,對列入整治范圍的31個違法項目進行了分類處置:關閉7個項目,停產整頓9個項目,停止建設4個項目,降溫保爐7個項目,限期驗收4個項目;取締土小石灰窯233座、小石膏廠23家、小選礦60余家。
霍州市將全市重點區域劃分為四個戰區,分別由四大班子一把手掛帥,在強化工業污染治理的同時,實行了四大班子領導分別包一個機關、包一條道路、包一個企業、包一個學校、包一個村莊的“五個一”包聯責任制;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籌措2000余萬元實施城市道路的硬化和綠化,投資1.2億元啟動了天然氣接入工程,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襄垣縣累計投入整改資金1.26億元,責令24戶企業限期補辦環評手續,7戶企業限期驗收,35戶企業關停,7戶企業停產停建,65戶企業限期治理。
定襄縣在關停96戶違法鍛造企業的同時,加強滹沱河流域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對全縣7戶涉水企業進行分類處置,1戶企業已實現污水零排放,1戶企業已完善污水防治設施,2戶企業實施停產治理,責令3戶企業自行拆除了排污設施。
盤點交總賬
從7月5日開始,山西省環保局組成專項整治驗收領導組,對8個縣市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第一階段的驗收,對省長承諾的一個月交賬開始盤點。
在“5·30”座談會上,一個由新聞單位暗訪拍攝的電視片先行播放,土小企業死灰復燃,違法建設、違法生產、違法排污觸目驚心。如今總盤點,電視片中反映的突出環境違法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其中,文水縣金泰化工有限公司停產治理,金興華化工有限公司滲坑已全部填埋,鹽橋復合肥有限公司確保了廢水不間斷處理不外排,化鐵爐、土煉金屬鎂、土煉焦、煤焦油脫水等土小企業已全部取締;襄汾縣侯臨焦化、凱盛達焦化降溫保爐,停產整治;霍州市霍煤集團李雅莊洗煤廠污水全部進站處理,李雅莊洗煤廠對1200米的姚村河進行了綜合整治,霍煤集團白龍礦矸石山消滅了明煙明火并建壩12個植草綠化,李雅莊、辛置、曹村、團柏等5處煤礦矸石山進行了限期治理,汾西盛煜鐵廠已立案要求停產拆除,海鑫冶煉年產40萬噸焦化工程于2008年10月31日前淘汰,汾西焦化廠已于6月16日徹底關閉;介休市汾西焦化廠已于6月16日徹底關閉;襄垣縣華能焦化廠原外排渠道及滲坑已全部填埋并恢復地貌,生產廢水不再外排,華能洗煤二廠滲坑已恢復地貌并植樹,盛豐鎂業有限公司原豎窯已開始拆除,容海電廠已糾正違法傾倒垃圾行為;定襄縣的違法鍛造企業已全部關停。#p#分頁標題#e#
初步統計,在這次區域環境整治中,8縣市共關閉企業1466戶,關閉污染嚴重的設施1950臺(套),740戶企業停產整頓,203戶企業補辦手續,39個違法建設項目停止建設,695戶企業限期整改,1357戶違法企業被斷水斷電,執行行政處罰225.12萬元。
8個縣市區域大氣環境質量也明顯改善。
據山西省環境監測站監測,8個縣市今年6月份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與實施整治前的5月份相比,介休、定襄、襄汾、文水、汾陽5個縣市綜合污染指數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7%—37%,其中,襄汾降幅最大;襄垣、平遙、霍州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升幅15%—59%,其中,襄垣升幅最大。與去年同期相比,介休、定襄、襄汾、霍州、文水、汾陽6個縣市綜合污染指數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11%—55%,其中,介休、定襄降幅最大;平遙略有上升,襄垣上升25%。8個縣市今年6月份環境空氣二級以上天數比上月增加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48天。
這次整治行動得到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評價,來自民間的聲音是: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縣委、縣政府對環境問題動真碰硬了。
這次整治行動也讓長期以來總抱有投機心態的環境違法企業認清了形勢,一些企業說,只要政府真抓實干了,我們也就不敢投機取巧,更不敢撞槍口了。
探索長效機制
如此聲勢浩大的整治行動,讓很多參與者都感慨前所未有。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對記者說:“是省委、省政府的決心和態度,才營造出這種讓環保所向披靡的氛圍和攻堅克難的態勢。”此點在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的批示中也被清晰指出: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決心大,部署認真,狠抓落實,初見成效……
一位基層官員深有感慨地對記者說:“省長掀起的這場區域環境整治的環保風暴,某種程度上也是讓各級政府認識到,只要各級、各部門認真抓,山西的節能減排就能做好,碧水藍天就能成為現實。”
文水縣縣長王志強則向記者表示,整治行動仍在進行中,而且,將是長期的。
而在山西省環保局的相關總結報告中則這樣反思:特殊的產業結構和長期形成的環保歷史欠賬,導致山西省目前環境污染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而且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環境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多還舊賬,不欠新賬,必須在對重點區域進行集中整治的同時,研究建立長效機制,把短期集中整治與長期有效監管緊密結合起來,有效解決阻礙經濟發展的各類環境問題。
其實,在此方面,山西省環保局已經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他們提出的辦法就是:認真清理,分類處置,對各類環境違法企業,該環評的環評,該補辦手續的補辦手續,該限期治理的限期治理,該關停的關停,該淘汰的淘汰,促進企業認真落實《山西省工業污染監督條例》和省政府189號令,自覺建設和運行污染防治設施和監控設施,并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對于模范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積極開展污染治理、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在新建項目準入、污染治理資金和污染減排資金安排上給予優先支持;對治理進度遲緩、違法排污的企業,實行“三停”措施,否決其上市融資環保核查、環保專項資金補助、評先評優的資格,促進企業進一步增強環境法制觀念,提高環保守法自覺性。
而在山西省省長孟學農的運籌中,接下來就是以8個縣市為突破口,借鑒8個縣市的整治方法,擴大成果,加大對年初確定的20個縣市的整治力度,讓山西的區域環境質量在短期內有一個明顯的改善。(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