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深17米、內徑5米的石砌大口井和一座8.5米長、4米寬的泵房以及鋪設的1.4萬米輸水管路、入戶管路和220米配套高低壓電線線路,共同勾勒出了一幅阜蒙縣建設鎮鎮區飲水安全工程畫面。由于地下水含堿量較高,且污染嚴重,該鎮區1300口人的安全飲水成了問題。2007年12月,市水利部門將該鎮區列入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并組織施工,目前正在進行入戶管路安裝,預計今年8月末完工受益。
同建設鎮一樣,受高氟水、污染水、苦咸水等飲水水質不達標以及局部地區用水量嚴重不足的困擾,據2005年末調查顯示,全市有38.76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深入展開,進入“十一五”以來,全市又有19.16萬人告別了不安全飲水的歷史,這是我市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豐碩成果。
市水利局局長趙建平說,飲水安全是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水利部門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責任所在。“一切為了群眾吃上滿意的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廳的統一部署下,市水利局組織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組,進村入戶對農村飲水情況進行全面、詳實的摸底登記,形成了市縣鄉(鎮)村農村安全飲水現狀調查評估報告,確定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納入整體規劃,健全管理機構,整合資金資源,建立飲水卡片,發揮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工程運行管理,逐步提高供水效益。
按照《阜新市“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十一五”期間,全市將投資2.2億元,建設各類工程964處,解決36.2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2006年完成投資2332萬元,新建工程83處,解決了5.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2007年,投入資金3045萬元,解決了5.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加速解決了2.75萬人取水遠、吃水難的問題;今年在建的5個批次工程,截至7月末,累計完成投資3009萬元,建設各類工程210處,完成水源工程182處,鋪設管路678公里,完工受益137處,受益人口8.16萬人。
據了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了農民群眾的飲水問題,顯著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況,農村因此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農民用上自來水后,減少了疾病發生,提高了健康水平,節省了醫療費用。部分農村勞動力得以從找水、拉水、背水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外出務工或經商,增加了收入,增強了農村經濟實力。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解決,促進了庭院經濟發展,帶動了改廚、改廁、改房、改路,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隨著農村飲水問題的解決,廣大群眾充分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談到安全飲水工程建成后的運行管理,趙建平說,實現《“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目標,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我們在實踐工作中總結了“四個法寶”:其一,水源是關鍵。飲水工程建設前,水利部門首先嚴格做好水源勘測和調查工作,確保水源的水質和水量,避免盲目建設,確保工程效益最大化。其二,體制是核心。在管理體制上,水利局作為農村供水工程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研究、制定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規章制度,對實施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在運行機制上,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建立靈活有效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運行模式,加強用水管理,實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其三,長期受益是目標。對工程及時做好監測、維護,發現故障,及時檢修,確保每一項工程惠及一方百姓,達到長期受益的目的。其四,優質服務是基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投入運行后,水利部門隨時進行全方位技術指導,定人定責,分片包干,確保工程運行過程中在技術上不出現任何問題;隨時進行水利法規的宣傳解釋,使責、權、利三方自覺按法律法規行事,及時把國家新的政策、精神傳達給用戶和工程管理者,使用戶明白自已的權利,管理者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各部門相互協作,共同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管好管活,使其長期發揮效益。(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