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5日上午遭遇強雷暴雨,最大小時雨量創出130多年的最高紀錄,遠超出城市排水標準。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這基本上是一場天災,雨的確是太大了。”
但相關管理部門未在“天災”之前止步。25日下午,就召開會議尋找“天災”之中暴露的城市薄弱環節,完善相關的防范體系。
【三個薄弱環節】排水管理“多體制協調”尚不到位
防汛部門從退水“慢”里找原因,找出了上海防汛排水中的三個薄弱環節:
一是排水設施建設尚不平衡,一些地區排水能力尚不足。長寧區西部是上海此次強雷暴雨災害中受影響程度最嚴重的地區,25日15時50分,上海其他區縣的防汛防臺風警報都已解除,唯獨長寧除外。據分析,這個地區排水系統不完善,排水能力較低。而且內河調蓄能力也不足,河道容量有限,一度把泵站排出的水“頂”回來了。
二是城市管理和應急處置措施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上海是一個“大工地”,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設全面鋪開,在與排水工程的銜接上有一些疏漏,泥水渣土堵塞下水道的現象時有發生,現有泵站的能力發揮也受到一定限制。此次強降雨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暴露出相關應急反應能力的欠缺。一些容易受淹地點沒有配備臨時水泵等應急設施。
三是民居進水現象嚴重,反映出排水管理“多體制協調”尚不到位。目前居民小區之外的“大管網”由水務部門負責;居民小區內的“小管網”由房地產部門和物業公司負責,存在一些管理上的“落差”。小區積水和民居進水很容易發生在排水系統“毛細血管”的接口處。
【建設與管理】建設與啟動51個排水系統
據記者從上海市水務局了解到,上海正在加快提升城鎮排水系統的覆蓋率。在“十一五”期間,上海已作了建設與啟動51個排水系統、計劃投資約70億元的計劃安排,目前19個排水系統已建成發揮作用,余下排水系統正抓緊建設與改造,爭取在世博會期間發揮作用。開工建設虹橋樞紐等10個新增排水系統。繼續實施道路積水點改造,提高管網達標率,在過去7年投資4億多元、改造98條路段積水點的基礎上,在今后3年中計劃再安排投資3億元,實施60余條道路的積水改善工程。
建設還要與管理并重。上海正加強排水管理及相關行業聯動機制。汛期排水部門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防汛防臺風預警信號發布后,要及時應急響應,盡力將難以避免的短時積水限制在2小時內排除。建立排水泵站和下水道的動態檢修和養護制度,形成移動式排水泵、發電電源、下水道沖洗車、潛水員隊伍的特種儲備制度,一旦有情況即可啟動相應的響應行動。深化排水、市容環衛、物業等部門的協同作業機制,及時溝通暴雨過程中馬路退水情況,每場暴雨過后,要對積水原因進行會商,及時排除隱患。
全力解除居民水患之苦
本報訊昨天中午11時,市防汛指揮部向各區縣防汛指揮部和有關委辦局發出緊急通知,強調落實五項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應急處置,全力解除居民水患之苦。
二是加強排水設施管理和養護,確保排水暢通。
三是加強對廣告牌等高空構筑物的巡查,防止墜落傷人。
四是加強聯手排水工作,努力減輕積水造成的影響。#p#分頁標題#e#
五是加強河道水閘管理,增強排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