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變三色”,幾年前,漕橋河因此而“聞名”。作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的漕橋河,近幾年來在各大媒體上曝光率極高,記者從無錫市環保部門了解到,這條幾經整治的“變臉河”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并有望實現日日清。
漕橋河地處無錫所轄的宜興市和常州所轄的武進區。由于地跨兩個縣級行政區的5個鄉鎮,沿河兩岸化工、印染等工業發達,且2900多家企業只有492家進入工業集中區,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只有34%。再加上人口密集和農業面源污染加劇,漕橋河常常出現水質一天三變色的狀況,被沿河群眾稱為“變臉河”。近年來,沿河各地雖然大力開展了控源截污攻堅戰,但漕橋河水質仍處于劣Ⅴ類狀況。有關人士表示,漕橋河已成為太湖污染重要通道。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能否治理好漕橋河,是治太的一大考驗。而作為實施太湖小流域綜合整治的首條河流,它對其他14條河流的綜合整治是個范本。剛剛出臺的《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是讓漕橋河改變“變臉”現狀的一劑良藥。據了解,該規劃將重點組織實施點源污染治理、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處置、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綜合整治、生態修復五大工程,共計43個工程項目,總投資約為7.5億元。將優先治理漕橋河兩岸村莊的生活污水,積極開展鄉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試點。在太湖一級保護區內實施生態型農業生產,禁止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清理整頓太湖一級保護區內的經營性畜禽養殖等。力求能在今年底消除漕橋河劣V類水質,到明年6月底穩定達到V類水質,到2010年6月,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十一五”水環境功能區要求。(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