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某地農村采訪,不時看到一些農民在村頭的河溝里倒垃圾、涮洗農藥噴霧器。
“這樣會污染河水啊!”
“現在我們農民也喝上了自來水,河水又不喝,臟了也不怕!”
去年,筆者也曾來這一帶采訪過農村安全飲水。為了讓農民們喝上安全水,當地政府打深井、建水塔、鋪管網,投入不少。如今,農民們終于喝上了安全水,但村頭河溝的水卻更臟了。
這是一個挺不好的苗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應該是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但如今,農村也承受著很大的環境壓力。在不少地方,大量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的工業廢水、城鎮居民生活污水一股腦兒排向農村的溝溝河河,化肥、農藥等農業面源污染也與日俱增,如果農民再抱著“反正不喝,河水臟了也不怕”的思想,也加入到污染行列中,那農村水體不堪重負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
村頭的溝河水其實與井水、自來水“水脈相連”,溝河水污染了,必然向地下滲透,污染井水和自來水水源;自來水雖然經過過濾、沉淀、消毒等處理,但水源污染勢必也會影響到自來水的質量;污染的溝河水雖然不喝了,但用來澆灌農作物,還會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從而影響農民朋友致富增收。再說了,要是村里的溝河水都被污染了,發綠發黑, 臭烘烘的,住在這樣的環境里,能舒服嗎?
因此,要想喝上安全的自來水,農民朋友也要保護好溝河水,不然,溝河水污染危及飲用水源,那么,飲水安全又會出現問題。這不就惡性循環了嗎?
保護好農村的青山綠水,農民當然是主體。但是,有關部門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前不久,國務院召開的首次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切實把農村環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比如,我們在進行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的同時,急需對農民進行包括保護水源在內的環保教育,把道理向農民講透。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積極創造條件,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垃圾處理難等實際困難,有序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等建設。企業和城鎮要切實擔起責任,強化節能減排,及時處理污水。村委會也要充分發揮自治職能,將水污染防治等環保工作列入村規民約,對隨意向溝河倒垃圾、扔雜物、排畜禽糞便的農戶,要批評處罰;同時發動農民,自己動手,美化家園,建設清潔田園。
喝上了安全水,農民朋友更需要保護美麗家園的青山綠水。這,不僅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也關乎全國人民的福祉和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