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一步步推進,一些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我們在進行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質量核查工作中發現,一些企業提供的數據中瞞報、謊報現象嚴重。”9月16日,新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組組長康宏說。
據悉,這些造假企業主要分布在與排污收費指標相關的行業。因為,此次污染源普查數據最終將作為征收企業排污費的重要依據。
“我區的煤耗指標到現在也不清楚。”康宏說。
我區70%的煤礦生產企業所提供的普查數據顯示,其生產的煤炭含硫率都是低于0.5的低硫煤,大量低硫煤的使用對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去年采暖期,烏魯木齊市與各大煤礦生產企業協調50萬噸低硫煤用于城市集中供熱,以減少大氣污染,但因沒有一家煤礦生產企業能夠承諾提供這樣的低硫煤,計劃最終被擱淺。
除此之外,在一些用水大戶的統計報表中用水量的填報也有很多“貓膩”。
“如果這些‘梗阻’得不到及時修正,將影響到我區污染源普查的總體質量。”康宏說。
我區非常重視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各地進行污染源普查工作時,在人力、物力以及組織等方面都盡最大可能給予支持。自治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還根據我區實際,多次派出督導組到各地進行檢查督導,有力地促進了普查數據質量的提高。
為保證給國家上報最終污染源普查數據時基本上消除所有存在的問題,自治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全力以赴對全區普查工作質量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者將打回去重新返工。目前,行業會審的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10月30日,按照國家統一安排,我區污染源普查的第二次中報數據將報送國務院,那時它的‘含金量’相信會比現在更高。”康宏的回答讓人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