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合國人居署總部內羅畢傳來消息,南京獲得本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這是聯合國人居署首次將該獎項授予中國地方政府。
據了解,“聯合國人居特別獎”是以案例形式申報,該案例要能夠全面反映南京市政府在人類居住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也能體現南京的城市特色,為此,我市以“南京市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和風光帶建設”為主線,將污水處理工程、危舊房改造工程、老城添綠工程、歷史文化保護工程等綜合申報“聯合國人居特別獎”,以該案例系統反映南京濃厚的歷史文化和市政府成功組織實施人居環境改善的成就。
那么,秦淮河項目到底是靠什么打動了聯合國?今天《城市建設》周刊將帶您回眸秦淮河綜合整治的全過程。
曾經的母親河病體纏身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早在春秋時代,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在今中華門外長干里筑越城,隨后歷朝歷代均依秦淮河筑城,將其作為護城河,與城墻共同形成城市的對外防御系統。秦淮河沿線歷史積淀深厚,既有物質形態的城墻、城河、城堡、園林古跡以及歷史建筑,又有眾多流傳至今的歷史典故、文學名著與民間傳說。據不完全統計,僅秦淮河南京主城段沿線就分布著市級以上文保單位60余處。
近代,隨著城墻軍事防御功能的衰退、水運的發展,沿秦淮河地區逐步變為碼頭、倉儲用地和與水運有關的工業區,居民也逐步增多。隨后,秦淮河的水運功能也逐漸弱化,兩岸隨之衰敗。到上世紀70年代,大量知青和下放戶返城回鄉,市區一時難以容納,相當一部分人便在城墻外棲身,搭建簡易房屋,形成了相當規模臨水的棚戶區,加上河道的污染,秦淮河沿線人居環境逐步惡化。
記者了解到,在整治前,秦淮河面臨沿河地區用地混亂、沿河人居環境差、河水受到污染侵害、歷史文化遺跡保護不夠等諸多問題,南京的母親河病體纏身。
五大整治工程全民叫好
2002年初,一封由10多名大學教授聯合署名的信件被送到市政府,專家學者們懇切地建議南京市政府整治被污染已久的秦淮河。同時,慧園街小學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也給市長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讓秦淮河水重新變清的愿望。許多市民也通過市民信箱、“兩會”提案等多種形式,為治理秦淮河建言獻策。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的迫切愿望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2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明確提出把秦淮河建設成為一條“美麗的河、流動的河、繁華的河”。針對秦淮河沿線地區的歷史和現狀,市政府制定了綜合的整治與復興目標:使該地區的居民生活環境和質量得到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得以齊全,環境污染得到治理,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妥善保護和展現。
2002年下半年,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工程正式啟動。整治內容包括安居、水利、環保、文化、景觀五大工程。截至目前,工程實施范圍長達18.1公里,工程投資約37億元人民幣。
通過濱河地區水環境的改善,綠地面積的增加,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道路交通設施的改善,濱河兩岸居住與商業的發展,秦淮河已成為聯系老城與河西新城的中心紐帶,全面提升了秦淮河沿線居民的人居環境。這一成果#p#分頁標題#e#得到了全市人民的一致稱贊,成為南京民心工程之一。
整治經驗值得世界借鑒
在秦淮河整治過程中,我市積累了大量人居工程的成功經驗,這些經驗對世界其他地方有借鑒意義。
首先是強有力的政府組織領導。市政府在秦淮河整治和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大多數群眾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依據。秦淮河整治與風光帶建設工程投資巨大、項目組成復雜,涉及到沿線各區政府以及幾千戶居民和上百家工企單位。為此,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3位副市長參與的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對工程切實加強領導、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并提供各項保障和服務,從而保證了該工程的整治效果。
其次是科學的管理體制。秦淮河工程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以南京市城建集團組建的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委托各區政府和相關行業專業機構及單位負責各分項、專項工程的具體建設工作,此舉開創了城市公共項目建設的新模式,使政府部門從繁雜的工程建設事務中解脫出來,降低了建設成本和管理費用,提高了工程效率。
第三是創新的投融資方法。秦淮河建設開發公司采用市場化運作的創新機制,以市場化運作承擔項目的融資、建設、管理及運營。在建設階段主要依靠政府賦予的20年時限內從全市每年新增污水處理費中提取的一部分資金,以及部分劃撥土地的收益為信用擔保,獲取銀行貸款和個人投資委托貸款,同時通過沿河旅游、廣告經營權及“水木秦淮”休閑街區經營權的經營運作收益用于養護和管理,在沒有增加市政府財政負擔的情況下,實現了工程投資的資金平衡。
第四是穩妥的拆遷安置。由于歷史原因,沿河拆遷段落有很多違章搭建或證照不全房屋以及經營困難的企業。南京市政府從保穩定、促發展的大局出發,高度重視拆遷工作,重新修訂了拆遷政策,切實保障了被拆遷人的利益,積極擴展融資渠道,保證拆遷資金的及時到位,使被拆遷居民得到妥善的安置,保證了工程的如期實施。
最后是廣泛的公眾參與。由于整治工程極大地順應了民心,廣大市民在這一項目中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和關注。許多市民通過報紙、電臺、電話或書信的形式,向規劃、秦淮河項目法人單位等提建議,并出謀劃策。同時,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想法,也積極通過市長信箱、新聞媒體或相關部門反饋到秦淮河項目法人單位或相關決策部門。
由于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科學實施,秦淮河整治工程得以圓滿完成,秦淮河旋即以“美麗的河、流動的河、繁華的河”等鮮明特征,得到南京百姓及其他方方面面的高度認可。近日,秦淮河整治工程又因成功申報“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再度受到廣泛關注。
秦淮河項目“濃縮”城建輝煌
此次我市以秦淮河綜合整治案例申報“聯合國人居特別獎”并取得成功,實則反映的是南京濃厚的歷史文化和市政府成功組織實施人居環境改善的成就,且代表了南京近年來在城市建設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業績。
南京是中國大城市中為數不多得到公認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這樣的共識來自于南京市政府多年來對人居環境改善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在南京城市建設方面所做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城市建設的步伐逐漸加快,特別是1995年以來,南京城市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市委、市政府以南京承辦全國第三屆城市運動會、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為契機,分別開展了以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城市文化特色彰顯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工作,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市面貌顯著改善。
跨入新世紀后,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第十屆全國運動會、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在寧舉辦等機遇,按照“一城三區”和“跨江發展”的發展戰略,同步推進老城整治和新區建設,促進江南和江北共同發展,截至2007年底,累計投入城建資金約1825億元,以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創造了城建史上新的輝煌。南京已先后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目前,南京城市建設正按照“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要求,努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古都風貌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