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第二水源”——瀏陽株樹橋水庫。余志雄攝
明年國慶節前株樹橋引水工程一期將完工,長沙市民就能喝上達到歐盟飲用水質標準的瀏陽株樹橋水,這是記者昨日從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有限責任公司獲得的消息。
從古至今,湘江一直是長沙市民賴以生存的主要飲用水源。但也因為水源單一,且湘江流域上游沿途接納了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致使湘江長沙段水質不容樂觀。特別是近年來,每到秋冬季節,長時間枯水導致湘江自我凈化能力下降,水質問題彰顯,直接威脅人們的飲水安全。
為了讓市民喝上放心水,自1999年以來,省市兩級相關部門開始為長沙尋找“第二水源”的工作,并最終確定從瀏陽株樹橋水庫引水至長沙城區,2005年10月,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工程正式動工興建。
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59個標段正在抓緊施工。其中,輸水管線株樹橋水庫至星沙段已全線開工, 株樹橋水庫至洞陽牛頭嶺為隧洞段,總長43.794公里,已完成開挖43.044公里,占總長度的98.3%。洞陽牛頭嶺至星沙為埋管段,總長30公里,已完成管道敷設21.27公里,占該段總長度的70.9%。輸水管線星沙至五水廠埋管段總長22公里,已完成管道敷設5.949公里,占該段總長度的27%。另外,花橋、新開鋪兩座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廠區工藝構筑物施工,正在進行工藝管道安裝。預計年底能夠投入使用。
據介紹,該工程總供水能力為95萬噸/日,一期工程完工后,株樹橋水庫每天將有65萬噸優質水主供長沙城北、城東和星沙區域,上百萬人將受益;二期工程供水能力30萬噸/日,將逐步解決城南、城西市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株樹橋水的水質明顯優于湘江的水質,不但可以降低自來水的處理成本,而且可以減少由于季節性供水不足造成的用水緊張。”這位負責人表示,即使湘江遭受突發性污染,引水工程也能保證我市居民的飲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