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政府獲悉。國家審計署正在就滇池的治理資金問題,展開緊鑼密鼓的審計。此次專項審查已經進入了相關報告的起草書寫階段。
“工作比較復雜,目前正在跟云南省政府對接交換報告修改意見,具體詳細內容還不方便透露。”國家審計署相關人士謹慎表示,“審查報告估計要到明年初。”
云南市政府一位知情人士10月29日向本報記者透露,考慮到審計的客觀公正,此次審計調查組避開了昆明當地特派員,而是聯合抽調了駐廣州、重慶和武漢特派員辦事處成員進行審計。
“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滇池專項審計,除發現和揭露問題外,之后報告給出的治理意見和建議同樣會更有價值。”該知情人士表示。
審計重點
一位接近審計組的人士介紹,這次審計內容包括:摸清家底、揭露問題、分析原因、評價責任、促進發展。
根據此次審計工作方案,審計內容為:審計云南省2001年以來截至2007年底滇池水污染防治全部資金和項目情況,以及2008年審計調查期間的水質情況的審計調查,總體評價滇池水污染防治效果;揭露和查處項目建設中重大違法違規、損失浪費和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分析滇池水污染防治管理體制的優勢和不足,提出完善管理體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徹底審查6年來的滇池水污染防治資金和項目,審查滇池治理水質情況是此次審計的重中之重。
早在今年2月份,此次審計就已經被審計署作為今年重點審計項目之一。
“去年底,國家審計署就已經開始向昆明派遣審計人員,3月份就開始鋪開長達半年的現場審計。”上述知情人士說。
本報記者獲悉,云南省、昆明市兩級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國家審計署聯合抽調組建的調查組進駐昆明審計以來,曾連續兩次召集云南省市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動員布置配合。
而在審計過程中,在云南省政府召開的滇池環湖截污工程現場辦公會上,云南省長秦光榮也曾點名邀請正在進行滇池水污染防治效益審計調查的審計署人員參會。
據重慶特派員辦事處透露,“目前還有部分人員往來渝滇進行有關事宜的溝通”。為解決專業知識不足、審計評價風險較大的問題,該工作組在滇池水污染防治資金效益審計調查等環保審計項目中,引入了外聘專家進駐。
審計催生治理新思路
“從1993年到‘十五’末,滇池治理目前接受各項資金僅為47.62億,其中中央補助和國債資金12.4億,其中省政府安排資金6.65億,昆明市出資24.37億,其他投資4.2億,這樣算下來年平均僅有3.7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宣教處處長王梅說。
如果按照現在滇池治理推進工程(《滇池“十一五”規劃》)來估算,僅到“十一五”末,缺口資金就達44.65億,相當于目前滇池已經接受的投資總資金。
據了解,《滇池“十一五”規劃》規劃至2010年,計劃建設滇池治理項目65個,總投資約92.27億。
具體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19項,投資約39.67億;滇池北岸的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配套建設工程12項優先項目,投資27.67億元;其他區域的污水處理、管網配套、再生水利用和污泥處理工程7項備選項目,投資12億元。此外,滇池綜合整治項目共46項,投資約52.6億元。
“往長期看,從2008年到2020年期間的13個年頭,滇池治理投入將突破1000億元。”王梅表示。
結合這樣的資金壓力,審計組成員之一武漢辦認為,此次效益審計在某種意義上催生了治理滇池新思路。
在現場辦公會上,秦光榮當場表示,為了滇池治理更加有效,應盡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元化投資主體和融資體系,推行項目排序和投資效益優先制度;研究建立滇池環保基金,嘗試城市環保債券,探索引入風險投資,積極推進BOT(建設運營轉讓)項目建設運營模式等一系列措施。
“預計首批明年初發行的企業債券,8億元,不多,是為探索的起點。”滇池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郭女士坦言。按照昆明市市委要求,今后滇池治理所需的資金主要由滇投公司負責融資,地方財政不再為投融資平臺進行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