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守標建議,建立城市水環境綜合管理體系,開展水體治理時編制一個區域水環境總體治理規劃,把污水治理與雨洪管理、景觀設計、水利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治理工作的系統性。

周守標
水,是生命之源。已經變黑變臭的水體如何治理修復?長期從事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研究的安徽師范大學教授、省政協委員周守標提出,把“生態治水”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理念應用到水體整治中,創新管理,實現長效。
“人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報道:有些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治水,當時看是治好了,但過不了多久,水體又會變黑變臭。 ”在周守標看來,原因在于有的地方把治水當工程做,工程竣工驗收后,運營管理撒手不問,有的忽視水體生態系統構建,治理后仍是“一潭死水”,還有的監管不到位,工藝技術盲目上馬、不切實際等問題,都會造成事倍功半。
周守標告訴記者,目前安師大與北師大及蕪湖市一家企業合作,將生態理念運用到蕪湖市水體治理實踐中。他們在治理區域創建水下生物的生存條件,培育水體生物多樣性,構建水體生態系統。“與以往一些治水措施相比,生態治水成本較低,成效顯著。”周守標委員說,去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環保部等部門及多名水環境專家學者到蕪湖實地考察后,對這一治水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治好了水,還要對重點污染源加以攔截清除;連接起治理區域內的溝塘、湖泊等各類水系,形成大流域范圍的活水循環,實現‘流水不腐’。 ”周守標建議,建立城市水環境綜合管理體系,開展水體治理時編制一個區域水環境總體治理規劃,把污水治理與雨洪管理、景觀設計、水利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治理工作的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