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兩周年水質保護工作紀實:淅川人的承諾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兩周年水質保護工作紀實:淅川人的承諾
    發布日期:2016/12/12 9:35:15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兩年來,累計輸水61億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線4200多萬居民。目前,丹江口水庫水質各項指標穩定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指標。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的河南淅川縣,如何確保一渠清水源(24.290, -1.56, -6.03%)源不斷、永續北送?


      千里丹江明如鏡


      “這一關,俺至少有600多萬元打了水漂啊!”把最后一車設備送出大門,看著一個個空蕩蕩的雞舍,彭峰一個人站在曾經熟悉的養殖場,悵然若失。


      2003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啟動,彭峰所在企業因污染水源,被強制關停,他和上千工人下崗待業。


      迫于生計,彭峰自費到鄭州牧專學習畜禽養殖技術,并于2005年回到淅川上集鎮白石崖村,貸款創辦了縣里第一家頗具規模的全自動現代化養雞場。


      由于畜禽養殖影響水質,2015年秋,淅川縣在國家尚未出臺補償政策的情況下,在丹江口庫區兩省六縣(市)中率先打響了取締畜禽養殖攻堅戰。


      “這等于砍斷家里的‘搖錢樹’,我還有70多萬元的貸款沒償還。”經過一番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爭,彭峰在2015年底拆除了自家的雞舍。這一切,都因為他門前這一庫清水正源源不斷地奔流向北。“咱不能為了自己,讓大家喝臟水。”彭峰說。


      像彭峰一樣,淅川人民深知,對南水北調這項宏圖偉業來說,自己再大的事也是小事。


      在淅川縣城區下游,一個占地30畝、日處理能力50噸的污泥處理中心正在運行。


      “污泥變廢為寶,呵護了丹江口庫區環境。建設污泥處理中心的2764萬元是淅川縣自籌的,這對于一個至今仍是國家級的貧困縣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污泥處理中心主任謝海江說。


      “保水質,護運行,是淅川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治污的事,給錢,我們干;不給錢,我們也要干!”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的話擲地有聲,全縣人民的行動實實在在。


      為了保護丹江水,淅川縣組建2000人的專業護水隊、取締庫區水上餐飲船及4萬余箱養魚網箱后,又投資5億多元在庫區15個鄉鎮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及垃圾處理設施,在農村建成人工濕地12處;推進戶用沼氣“一池三改”,已建設3萬座,每年將200萬噸的人畜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有效控制了糞便污染,鐵腕治污,還丹江清澈江水。


      萬頃庫區綠如染


      在淅川縣馬蹬鎮,有個遠近聞名的白鷺灘。此前,它叫白渡灘,是靠近丹江口水庫的一個荒坡灘頭,如今,由于大批白鷺在此聚集,人們便取名白鷺灘。


      12月9日,記者乘船來到白鷺灘上。郁郁蔥蔥的叢林之上,成千上萬只白鷺漫天飛舞,與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構成色彩斑斕的天然畫卷。


      白鷺灘,是水源區生態建設最直觀的反映之一。


      南水北調,持續靠生態。淅川為此確立了“生態立縣”戰略:堅持以水質保護、綠色發展為主線,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為載體,全面實施綜合治理,強力推進生態建設。


      然而,這項戰略的實施絕非易事:關停380多家企業,直接導致數百位業主投資一夜之間付之東流;生態區位十分重要,但荒山荒地面積大,石漠化嚴重,生態基礎脆弱;萬頃良田被江水淹沒,僅剩的57萬畝薄崗坡地如何讓67萬淅川百姓致富?


      “必須放大市場機制的刺激作用和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推動高效生態產業快速發展,走水清民富之路。”淅川縣長楊紅忠表示。


      按照“因地制宜、適生適種、生態高效”的原則,淅川縣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招商引進多家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全縣發展高效生態產業,開展綠色種植。


      “我的目標是,在2017年發展到1萬畝軟籽石榴,產值達到1.2億元。”仁和康源公司負責人張棕順自信地說。


      像張棕順一樣,50多家企業投資生態產業,20多萬畝荒山荒坡披上綠裝,26萬畝的軟籽石榴、金銀花、湖桑等染綠庫區,97.2萬畝無公害農產品(12.640, -0.11, -0.86%)示范基地惠及城鄉,“香花”牌小辣椒、“丹江”牌淡水魚等一大批渠首名優農產品暢銷全國。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其中,捧起“生態碗”,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住進“花園房”。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創新多元融資、合同造林、專業隊造林、市場化造林等機制,加快生態建設步伐。”淅川縣林業局長武建宏介紹。


      生態建設的快速推進,引發了生態旅游的“同頻共振”。


      倉房鎮劉裴村是個移民村,隨著丹江旅游的升溫,20多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


      “咱這兒山青、水甜,生態環境好,游客自然多!”劉裴村村民燕占泉笑著說,農家樂,樂農家,鼓起的錢袋夠咱花!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10月15日起施行!襄陽出臺城市污水處理
    湖南發布第11號省總河長令,全面推進幸福
    重溫俞孔堅13年前這封公開信:“我怎能不
    上海黃浦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黃浦區排水管
    福州市排水公司繪就榕城全域治水新圖景
    云南六大水系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
    雨污分流解民憂 濟南城排澇有良策
    武漢有了首張“綠色成績單” 海綿城市、綠
    北大教授俞孔堅在巴西墜機事故中不幸罹難,
    呼和浩特海綿城市建設 雨水變資源潤民生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3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4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5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6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7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8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9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