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位來自中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學者24日在北京探討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區域及全球水資源變化及其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英國研究理事會、季風亞洲區域集成研究計劃、歐盟水循環與氣候變化項目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了“氣候變化與全 球水循環”國際研討會,旨在加強中、歐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進一步交流氣候變化與水資源關系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英國研究理事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高德文說,“過去10年里,中國迅速崛起為一個科研大國,與英國的合作也發展很快。盡管英國已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科研合作伙伴,但雙方的伙伴關系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今后需要繼續深化。”
季風亞洲區域集成研究計劃科學指導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符淙斌說,科學家確認了影響季風亞洲區域人類和社會的主要環境變化因素及其對全球系統的反饋,提出了關鍵的科研問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
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來自英國氣象局、英國生態與水文研究中心、英國雷丁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和學者,就水資源與土地覆蓋狀況、區域氣候與水循環、洪澇與干旱、水資源管理和農業發展等展開交流。
季風亞洲區域集成研究計劃是首個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項目,著重研究亞洲水循環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歐洲水循環與氣候變化項目是在歐盟資助下以科學家為主體的水循環與水管理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