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6日集中開工,該市是云南省唯一一個海綿城市試點。
玉溪中心城區每年降雨量僅為909毫米,但蒸發量卻是1624毫米,屬于高原季風干熱氣候,是一座缺水型城市。今年4月,玉溪市正式成為了成為云南省唯一、全國14家海綿城市試點之一,將連續3年每年獲得4億元人民幣中央補助資金。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玉溪市海綿城市試點區面積20.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41%,總投資83.8億元人民幣。老城片區海綿工程項目采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由中建二局牽頭組成的聯合體與玉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下屬玉溪市家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家園公司)合資組成項目公司,其中由中建二局牽頭組成的聯合體股權比例為90%,家園公司股權比例為10%。合作期限為17年,其中建設期為2年,運營期為15年。
據介紹,在雨水收集上,整個工程將鋪設透水鋪磚359502平方米、綠色屋頂改造130299平方米;在排水方面將新建排水管15千米;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將建設一條857米兩艙地下管廊。整個工程建成后,將可以把雨水滲透、滯留、集蓄、凈化、循環利用和排水密切結合,通過有效的地表滲透,依靠“自然積存”達到消峰調蓄、控制徑流量的目的,利用自然凈水來減少污染,實現水質改善和水的有效循環利用,將會有效解決雨水污染、城市內澇等問題,保障老城區城市用水安全。
按照整體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30%以上的面積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效應有緩解”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中建二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貴堂表示,海綿城市建成之后,將極大地改善玉溪的城市生態環境,打造更響亮的“碧玉清溪”水文化品牌,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