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市水磨溝區或將試點建設烏市首條“海綿路”,作為實施“海綿城市”工程的試點道路。
10月11日,記者從烏市水磨溝區建設局了解到,水區新建了兩條道路,分別是位于七紡片區的七紡四路和葦湖梁片區的葦湖梁一路。其中,葦湖梁一路900米長的工程第二標段將設計建造成“海綿路”,這是水區今年提出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后,第一條按“海綿城市”要求設計、規劃的道路,該項目現已報批。
“海綿城市”就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呼吸自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在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記者了解到,葦湖梁一路起點在龍盛街,呈“L”形與七道灣路平行再相交,全長1460米,是水區2015年棚戶區改造項目基礎配套設施工程內容之一,工程第一標段已于近日完工,但還未通車。
“水區今年年初提出‘海綿城市’的建設,因此,對于第二標段的施工,我們按照‘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進行規劃設計,計劃投資至少100萬元,我們使用的是內地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設備。”水區建設局工作人員毛文博說。
“一般的道路兩側,每隔大約三四十米,都會有用于道路排水的下水管道,這些管道以暗溝的形式埋入地下,不同道路不同深度,一般為15-20厘米深,雨水流入排水管道變為污水而流失。”毛文博解釋說,這次建設的“海綿路”,是在這些排水管道的基礎上,再加深埋入1米,深度達到1.2米,并埋入雨水收集、凈化設備,通過這套設備,對雨水進行收集儲存和沉降凈化后,再通過泵,將水引到地面用于道路綠化,這樣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毛文博指出,“海綿路”目前還屬于試點,要通過后期的使用情況判斷這種“海綿路”是否適合本地。
毛文博說,葦湖梁一路第一標段路面寬度為40米,雙向兩車道,兩側均有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并有4條總寬度達10米的綠化帶,而第二標段寬度同樣為40米,但會合并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目前第二標段已完成前期手續工作,待相關征收工作完成后,即可招標開工。
□新聞背景
全國已有30個城市試點建設“海綿城市”
近些年來,“逢雨必澇”、“城市看海”幾乎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的通病。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理念,“海綿城市”一詞就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2014年12月31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將推進中央財政支持的海綿城市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
2015年4月,由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聯合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前已有兩批共30個城市作為試點。
烏魯木齊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也在積極進行準備,2015年編制完成的《烏魯木齊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規劃》中就提到,將符合條件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納入節水要求,同期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通過這些措施,啟動了“海綿城市”最初的嘗試。今年1月,烏魯木齊市委十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烏魯木齊探索建立城市雨雪水收集系統,建設“海綿城市”,而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共烏魯木齊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也提出烏市要實施“海綿城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