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酷似森林小木屋的房子,矗立在鴻山東升村一隅。這兩天,村民們一天天計算時間,到本月中旬,這個有著漂亮外殼的污水凈化站就將試運營,這意味著村里從此告別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歷史。
農村生活污水面廣量大,是目前太湖流域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對于無錫市新區鴻山街道而言,河網密布的現狀使得污水管網鋪設變得困難重重;甚至在環鴻東路以東的范圍內,依據區域發展定位,現在沒有路網以后也不會再建。這使得此間的點源治理迫在眉睫。據介紹,新區開發得最晚的這個街道,承擔了全區農村生活污水點源治理的全部任務。從去年開始,鴻山引進東南大學的脈沖多層復合濾料生物濾池技術,首個"小型污水處理站"今年初已在板房上投入運行,解決了周邊四個散落自然村的污水集中處理,出水水質已初步達到1級B.
來自"530"的助力,大大加快了鴻山點源治理的步伐和效率。今年以來,街道分別與上海和北京的530團隊建立聯系。來自于上海交大的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不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更難得的是其美觀的外形,將自然村的截污和新農村改造融為一體。據介紹,借助于"530"技術,鴻山調整計劃,在明年底之前將整個街道近400個自然村的截污全部完成,同時為出水水質定下了"1級A"的硬指標。(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