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是云南省近期發生的社會反響強烈、教訓十分深刻的重要事件,是以犧牲環境、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典型案例,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鮮活反面教材。
在調研與采訪過程中,記者時刻感受到,這已經成為云南廣大干部群眾的深切共識。
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指出,在這次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在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中,以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為案例,通過認真分析,真正學會怎樣處理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觀,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一個地方、一個部門出點差錯不怕,重要的是怎么對待和處理失誤,怎么總結經驗教訓,使我們聰明起來,使我們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也許很多昆明人到現在還不能、更不愿完全相信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后花園”陽宗海因為沿湖企業長期違法排污,自今年6月起被發現水體砷超標后,如今已是“滿湖砒霜”,成了人人敬而遠之、談之色變的“毒湖”。
而且,頂在陽宗海頭上的“毒湖”之名,還要延續3年甚至更長時間!
10月20日,云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場,省委書記白恩培談及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時嚴正指出:事實證明,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社會效益上看,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發展,這筆賬非常不劃算!
10月24日,在云南省召開的陽宗海水體砷污染治理現場辦公會上,省長秦光榮嚴肅地說:“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是一次違背科學發展觀,給人民群眾帶來重大危害、給云南形象帶來嚴重損害的事件。”
在寒意初現的10月末,記者來到云南,就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的前前后后及其帶來的反思與教訓等話題進行了廣泛調研與采訪。
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進一步深入,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已經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在云南廣大干部群眾中掀起了一股對照科學發展觀、反思云南發展取向的熱潮。
而這種反思,必將為云南最終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問:一汪清水何以遭受嚴重污染?
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始末
2008年6月11日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日子,但對世代居住在陽宗海周邊,以及對陽宗海十分熟悉的許多昆明人來說,這一天儼然成了一條分界線。
在這條分界線之前,陽宗海是那個大家所熟知的、書本上的陽宗海:
——距昆明36公里,有326國道(即昆河公路)經過,地跨澄江、呈貢、宜良3縣之間,因大理國時強宗部落居住(后訛為陽宗)而得名。明、清時稱為明湖,湖面形如一只巨履,兩頭寬,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湖面積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
——為高原斷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巖洞暗礁,水色碧綠,透明度高,為淡水湖,湖內盛產著名的金線魚。湖水主要來自周圍湯泉河及雨水聚積,1960年因建湯池火電廠,將擺依河改道歸入陽宗海。在湖南面的湯地渠為出水口。水流入南盤江,屬珠江水系。
——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向來被春城人視為“后花園”。在湖東北的湯池鎮,已建成省級旅游度假區,有海濱游樂場、高爾夫球場、小白龍森林公園、涌金度假村、湯池溫泉等旅游娛樂服務設施,已成為云南省著名的休閑度假勝地。
——作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10年前,鑒于當時陽宗海面臨的生態保護嚴峻形勢,云南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1997年12月3日通過了《云南省陽宗海保護條例》,并于1998年1月1日生效施行。當時,由于網箱養魚等原因,陽宗海水質為Ⅳ類,經過近4年的整治和保護,到2001年水質恢復為Ⅱ類。此后連續6年,陽宗海水質一直保持優良。
但就是在6年后的6月11日之后,陽宗海的運行軌跡開始轉向。
云南省水文水資源局在當天的一次監測中發現,陽宗海水體砷超標。云南省水利廳立即組織人員對水體水質加大監測力度,并及時將情況通報云南省環保局。
據云南省環保局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監測到陽宗海砷濃度值為0.055毫克/升,超過Ⅲ類水0.05毫克/升的標準。而8月的監測結果顯示,砷濃度均值達0.111毫克/升;9月10日、16日監測到的砷濃度值分別為0.124毫克/升、0.128毫克/升;而到10月18日,監測到的砷濃度值為0.125毫克/升,超過Ⅲ類水質標準1.5倍,超過ⅴ類水質標準0.25倍。
換言之,表面看起來依然清澈的湖水,而今卻已經完全“不能飲用”了。陽宗海水體已成為V類水,而且是有毒的“砒霜水”!
一汪清水自此變成滿湖砒霜。
一位名叫“邊民”的網友寫下了自己當時的感想:
“中秋放假,想去戶外游玩。才游過撫仙湖,決定去陽宗海浪里白條一回。邀約朋友,約出了問題。一個從事環保專業技術的朋友一聽我要下水陽宗海,聲音頓時高了幾倍:你還要去陽宗海游泳?下水你就成武大郎了。喝著陽宗海的水,你就成邊民牌烏骨雞了。
“我大駭:你的意思是陽宗海已經是一湖毒水?
“朋友答:是的,砒霜水。”
那么,究竟誰是造成陽宗海水體嚴重砷污染事件的罪魁禍首?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由云南省環保局牽頭組成的省級專家聯合調查組,立即展開對陽宗海水體污染源的排查工作。
調查組經過近兩個月對陽宗海流域內的數個水源點和周邊16家企業的認真排查,查明位于陽宗海岸邊的云南澄江錦業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業公司)、昆明柏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昆明柏聯溫泉旅游分公司、澄江縣團山磷化工廠、澄江縣陽宗耐火材料廠、云南鳳鳴磷肥廠、春城湖畔旅游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云南澄江陽宗海化工有限公司、宜良縣湯池鎮邱洪明廢油廢塑料回收廠等8家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違法行為,其中涉砷企業為前3家。
根據調查結果,昆明柏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昆明柏聯溫泉旅游分公司、澄江縣團山磷化工廠兩家企業涉砷情況不足以造成本次陽宗海砷污染。
調查組通過對錦業公司的原料、產品、副產品、生產工藝、生產規模和環境進行重點調查,并在對其廠區附近地下水和水文地質特征進行實地踏勘的基礎上,最終確定錦業公司是本次陽宗海水體砷污染的主要來源。
經查,錦業公司未建生產廢水處理設施,大量含砷廢水在廠內循環,由于沒有進行防滲處理,多年積累的砷污染物逐步滲漏釋放,污染地下水。在錦業公司陽宗海取水口以南25米處泉眼砷含量高達67.7毫克/升,超過Ⅲ類水標準竟達1353倍。
至此,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的罪魁禍首浮出水面。
目前,錦業公司已經被勒令關閉,錦業公司董事長等3人因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被依法逮捕。
在環保部門的強力執法下,沿湖其他相關環境違法企業也被依法查處。
二問: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帶來什么教訓?
云南省長坦言教訓深刻,值得深思
云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結束不久,10月24日,在云南省召開的陽宗海水體砷污染治理現場辦公會上,省長秦光榮嚴肅指出:“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是一次違背科學發展觀,給人民群眾帶來重大危害、給云南形象帶來嚴重損害的事件。”
“環境問題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秦光榮坦言, “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的發生教訓深刻,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是嚴重違背科學發展觀的事件。這是云南省近期發生的社會反映強烈、教訓十分深刻的重大事件,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和個別企業利益的典型案例,是當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領導干部在新形勢下學會處理新問題和復雜問題、不斷提高駕馭經濟能力的鮮活反面教材。這一事件折射出一些干部沒有樹立科學發展觀,甚至違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舍本逐末,急功近利,忽視環境資源代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這一點在云南加快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時刻牢記。”秦光榮強調。
其次,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秦光榮痛斥有關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急功近利。他說,錦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不僅造成了嚴重危害職工身體健康的砷中毒和砷過敏,而且影響沿岸2.6萬人的飲水安全,影響農田灌溉近4萬畝以及沿湖世代以漁為生的漁民生計,嚴重危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利益。錦業公司3年累積上交1100多萬元稅金,同治理陽宗海污染需要投入的幾十億巨資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
再者,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秦光榮指出,政府的一些部門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監管不力、監管缺位,使存在嚴重污染隱患的嚴重環境違法的企業沒有被徹底查處;在企業的立項、建設、生產和經營等活動中,以罰代管,以罰代法,疏于監管,對環境違法行為整治避重就輕、敷衍了事等,最終釀成此次嚴重污染事件。
秦光榮最后指出,陽宗海水污染事件還嚴重破壞了云南生態大省的良好形象。
“各級干部、每個企業經營者一定要深刻吸取陽宗海水體砷污染事件教訓,舉一反三,通過政府、企業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堅決杜絕此類污染事件的再次發生。”
三問:后花園如何避免淪為排污溝?
陽宗海避免重蹈滇池覆轍任重道遠
為了不讓陽宗海變成另一個滇池,從以下應對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的“路線圖”中可以看到,云南省有關部門采取的行動和應對措施是迅速、有效的:
——由于陽宗海水體中砷濃度升高,已達不到飲用水安全標準,7月8日,云南省水利廳采取緊急措施,明令停止取用陽宗海水源作為生活用水。
——7月11日,在玉溪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啟用了新的水源點和應急供水方案,保障了受到直接影響的2.6萬余人的飲用水安全,陽宗海沿湖周邊人民群眾及相關企業全部停止從陽宗海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
——9月12日,云南省政府第十次常務會議針對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推出六大舉措,包括立即實施“三禁”,即禁止飲用陽宗海的水、禁止在陽宗海內游泳、禁止捕撈陽宗海的水生產品;立即截斷污染源;啟動行政問責程序;全面啟動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陽宗海水質恢復到Ⅲ類等。
——抓緊落實陽宗海污染綜合治理10項舉措,包括啟動《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編制工作;依法逮捕錦業公司3名犯罪嫌疑人、行政問責26名政府相關責任人;開展環保安全大檢查;將陽宗海水污染治理列為省政府今后3年重點督辦事項等。
——云南省環保局加緊查處環境違法企業,消除污染隱患,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對錦業公司砷污染源治理,切實加強陽宗海水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認真開展全省飲用水源安全及九大高原湖泊水質安全檢查工作。
由于各方采取積極措施,陽宗海水體砷濃度值目前有所下降。截至記者發稿時,據來自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陽宗海水體砷濃度值已從最高時的0.134毫克/升下降到目前的0.117毫克/升。
但是,記者注意到,在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就有專家悲觀地認為,“類似云南這樣的高原湖泊一旦被污染,由于其特殊的環境和地質構造,補救措施很難短期奏效,而且耗資大,成效微,滇池就是例子。”
此外,據來自云南省審計廳的消息說,2007年9月~12月,審計廳對云南省包括陽宗海在內的八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資金管理使用效益情況進行了審計,結果顯示,八大高原湖泊“十一五”規劃項目啟動慢,年度計劃沒有落實,資金到位率低。
再者,陽宗海從行政區劃上分屬昆明、玉溪兩市的宜良、呈貢、澄江3縣,而從管理職能上也存在權責不清、“多龍治水”等體制機制問題,比如省環保局設有“九湖辦”,省水利廳則專門設有“陽宗海管理處”,由此暴露出機構重疊、管理不順的弊病。這在客觀上加大了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發生的幾率。
在針對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的專題討論中,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就明確指出,管理權限到底在陽宗海管理處還是在環保部門?要加快行政區劃調整,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職責職能。
陽宗海要避免重蹈滇池淪為“城市排污溝”的覆轍,任重道遠。
四問:應該樹立怎樣的政績觀?
污染事件折射政績觀、發展觀取向偏差
“改革開放30年來,云南的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水平,環境狀況基本穩定,”云南省環保局法規處處長袁錫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來之不易的兩句話!”
應該看到,云南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是第一要務;云南又是環境脆弱地區,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要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云南有加快發展的迫切要求,不加快發展,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但同時也應看到,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的政績觀、發展觀取向確實出現了偏差,沒有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兩高一資”產業在一些地方落地生根,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云南省省長秦光榮指出,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陽宗海水污染事件違背了中央和省委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根本上講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對此,袁錫武認為,作為政府部門,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發展觀,必須將環境保護真正納入政績考核,而且要落到實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犧牲人民健康和利益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的話擲地有聲:“云南省首要問題是發展,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充分、發展速度慢,所以要研究如何加快發展,但發展必須符合而不能背離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錦業公司從表面上看,實現了工業總產值6億多元,納稅1100多萬元,但事實證明,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社會效益上看,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發展,這筆賬非常不劃算!”
“加快發展不是亂發展!先污染后治理這條路在云南這塊土地上走不通!”袁錫武說。
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重大戰略思想,不單純追求GDP增長,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就是云南省必須長期堅持的、符合科學發展觀取向的發展戰略。
而這恐怕也是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留給云南最大的一筆“財富”,盡管這筆“財富”來得有點苦澀,但卻彌足珍貴!
五問:如何切實加強環境執法?
增強政府執政力,防止污染事件重演
如何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增強各級政府執政力,避免類似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的再次發生?
10月24日,所有參加云南省陽宗海水體砷污染治理現場辦公會的人員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反思陽宗海水污染事件,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監管缺位無疑是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來看,至少存在以下3方面問題:
一是個別地方和部分企業環境意識不強。此次水體污染事件的暴發看似突然,其實是相關部門和企業長期忽視環境保護的必然后果。2001年,陽宗海水質從Ⅳ類恢復到Ⅱ類,此后6年一直保持優良。然而,一邊是政府投入巨資傾力治理,一邊是少數企業偷偷排污,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污染企業一直蒙混過關,終于導致污染事件暴發。
二是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實。企業違規不建廢水處理設施并非一年兩年,相關管理部門卻長期熟視無睹,制定的所謂應急預案束之高閣。陽宗海恢復到Ⅲ類水質至少需要3年,此間,沿湖以打漁為生的上千漁民斷絕了經濟來源,當地2.6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將長期面臨困難,此前巨大的環境投入也化為泡影。
三是監管明顯不到位。污染物逐步滲漏釋放是一個長期過程,如果監管得力,及時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消除隱患。然而,監管工作的長期不到位,最終導致嚴重后果,影響巨大,教訓極為慘痛。因此,必須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加強監管,增強各級政府執政力,
云南省環保局局長王建華表示,云南省各級環保部門將圍繞陽宗海水污染事件進行深刻反思,舉一反三,吸取教訓,著力解決環保部門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存在的問題,堅決徹底破解制約和阻礙環保行政管理部門普遍存在的“畏難、軟弱、守舊、封閉、被動”五大難題,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使環保系統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
而錦業公司的案例也再次發出警示:在踐行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教育、增強企業社會道德觀念,迫在眉睫。
延伸閱讀: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將出臺
《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10月26日通過專家組評審。據悉,《方案》將報省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專家組由環境保護部華南環科所副所長、研究員許振成,水利部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總工程師劉新媛,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教授陳同斌,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科學院教授聶永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所長、研究員金銀龍等9名專家組成。
據介紹,這個《方案》的總體思路是采取果斷措施截斷、治理和清除污染隱患;細化水資源科學調度方案,最大限度地稀釋、下泄水體砷污染物;制定沿湖周邊飲用水供水替代方案,保障群眾飲水安全;統籌規劃,科學調配流域生產用水,切實防止農業生產、水禽養殖和水產養殖污染;跟蹤做好農產品和食品衛生監督檢查,保障沿湖及周邊群眾健康。
《方案》總體目標是爭取用3年時間完成全面治理,力爭使陽宗海砷污染指標降低到0.05毫克/升以下,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在對3年綜合治理措施評估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流域水資源合理調度及保障湖泊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著力解決流域水資源短缺和周邊生活生產用水不足問題,恢復湖泊生態,實現流域可持續發展。
另據云南省科技廳消息,云南省政府為了盡快恢復陽宗海遭受污染的水質,由云南省科學技術廳作為招標人,委托云南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從10月13日起,面向全球,為“中國云南陽宗海湖泊水體減污除砷及水質恢復”科技項目公開招標。
據了解,此次公開招標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確定通過地下水進入陽宗海湖泊水體的砷污染負荷量,通過各種措施及工程建設,使通過地下水進入湖泊水體的砷污染濃度均值小于等于每升0.1毫克,在3年內將陽宗海湖泊水體砷濃度均值由現在的每升0.128毫克降低到每升0.05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