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型社會”建設,首要的是解決水污染,這一點,長株潭三方已形成共識。石禎專攝
新聞背景
水是流動的,空氣也是流動的,湘江株洲段的鎘污染事件,導致長沙生活用水緊張。長沙、株洲、湘潭成為“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三市如何聯手治理湘江污染?昨日,出席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與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此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
本期話題:湘江治污
本期嘉賓:
省人大代表、長沙市環保局局長 黎建
省人大代表、株洲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曾侃融
省政協委員 伍曉芹
省政協委員 王義高
湘潭市環保局局長 陳鐵平
關鍵詞 一體化治理
主持人:近年來,我省連續發生了幾次重大水質污染事件,直接導致人民群眾飲水不安全,請問,長株潭如何從制度上解決污染問題?
伍曉芹:“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垃圾成災,90年代魚蝦絕代”,是部分河段水域的真實寫照。而我們的母親河湘江的水質也不容樂觀。我認為,長株潭聯手解決水污染的關鍵是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以理順傳統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符合水的自然屬性和客觀規律的相關制度,適應水資源管理和可持續利用的要求,對城市和農村的抗旱、防洪、供水、節水、排水、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廢水回用等涉水事務實現一體化管理的現代化管理體制,實現城市與農村、地下水與地表水、水質與水量、供水與排水、用水與節水等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最終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永續利用。
曾侃融:2008年,株洲市將湘江治理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長株潭城市群總體改革方案和規劃,爭取國家批準了《清水塘循環經濟試點方案》,制定出臺了《株洲市湘江水環境整治方案》,治理、關停、停產治理110多個項目,其中關停了選礦藥劑廠、天成化工等10余家污染企業。另外,株洲市還對涉水企業進行了專項整治,對荷塘區、蘆淞區所有涉水企業廢水集中到龍泉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對畜禽養殖進行專項整治,湘江上的畜禽養殖點一律依法取締;同時實施了清水塘老霞灣港重金屬污染底泥治理,處理上萬立方米污染底泥。
關鍵詞 三市聯動
主持人:由于環境保護一直以來是劃地為牢式的管理,長株潭聯手治污,如何在這個方面取得突破?
陳鐵平: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首要的是解決水污染,這一點,三方已經形成共識。環境問題不分“楚河漢界”,建議三方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環保區域合作,設立環保督查中心,對于新上工業項目實現聯合審批,嚴把進入關。建立24小時水質監測站,做到隨時了解湘江各段水質情況,可以采取聯合執法、異地執法方式,加強對超標排放、非法排放的打擊力度。
黎建:要堅決按省政府“三年治污行動計劃”的要求,將湘江治污納入各市工作計劃,實現長、株、潭“三市聯動”,實施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考核。加強信息溝通,并形成制度,協調行動。按“兩型社會”的要求,提升環境標準,以滿足老百姓對環境的需求。
關鍵詞 污水處理
主持人:如何減少三市對湘江的污染排放?
王義高:對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采用不同的排放管道系統。生活污水如果通過沼氣發酵工藝,產生的沼氣是清潔能源,產生的廢渣是有機肥料,可用于綠化工程或園藝、農業生產。對于工業污水,可根據不同的污染成分,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可以考慮將產品或廢棄物相同的企業安排在相同的小區,以便廢棄物的集中處理,節約污染物的處理成本。對于一些達不到排放標準、但又可以用于園區生產的污水可直接在園區內循環利用。
曾侃融:下一步,株洲市將加快湘江治理的重點項目建設,以此推動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主要加快湘江風光帶二期、一江四港治理、清水塘工業“三廢”治理等項目建設,加快霞灣工業廢水處理廠和湘江株洲段底泥治理項目的前期工作。
相信我的呼吁能得到落實

省政協委員易敬平。石禎專攝
轉眼,今天已是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開幕的第二天。上午聽大會發言,下午分組審議各項工作報告,盡管忙碌但快樂著。從市“兩會”轉戰省“兩會”,在一場接一場的參政會上,我積極履行職責建言獻策,會下履行義務用提案議政為百姓呼吁。
記得今年市“兩會”前夕,參加長沙晚報聯合星辰在線開展的“代表委員進社區聽民聲”活動,走進龍柏社區聽取民意的場景,百姓踴躍發言的那股熱情,讓我們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在詳細將有關意見記錄在案后,4天后我懷揣著眾多百姓的“心聲”走進了市“兩會”會場。而今天我又再次將“心聲”帶上了省“兩會”,投入新的議政“講堂”。
關注民生,反映民意。會前,通過廣泛的調研收集,此次大會我帶上了一份有關數字電視的提案。希望能引起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解決這一廣大群眾普遍反映的民生問題。而今天上午2個多小時的委員大會發言,書記、省長等省領導均一直在悉心傾聽,讓我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對我們政協委員的重視,相信我的呼吁能夠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