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30日,廣東全省共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159座,日處理能力達1014萬噸,成為中國第一個污水日處理能力突破1000萬噸的省份。加上珠三角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到2010年該省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有望達到1800萬噸。
廣東的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高,對于全國污水處理現狀來說是個積極的信號。因為廣東的提高,將影響到國內其它省份對污水處理工作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廣東的成績也起到了鼓勵作用。但對于污水處理的嚴峻現實來說,這畢竟只是一個省份而已。全國的污水處理能力還需不斷地提高。
據原環保總局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并在1999年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占到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52.9%。2003年,全國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460億噸,其中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47.6億噸,占總量的53.8%。盡管自1999年以來,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但與全國660個設市城市、3.5億城市人口相比,這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當然,問題的存在不能成為卻步的理由,而是必須直面現實。那么,我國的污水處理都面對哪些問題呢?首先是污水處理率和污水處理費嚴重偏低問題。處理率將影響到污水處理能力的提高,而污水處理費低則會影響到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設施的投入使用,最終也將影響到污水處理能力的提高。盡管環保部在今年年初已經指出要提高污水處理費,但是,這是否將加大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和設施的使用呢?
長期以來,對于污水處理簡便易行的辦法就是往河里排放,這樣一種思想觀念勢必要對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設施的使用構成障礙,而費用的提高則可能使問題的解決難上加難。
其次,污水處理能力閑置的問題。早在2004年,原環保局副局長潘岳就指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存在運營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2006年,建設部指出,由于忽視埋在地下的收集系統——污水管網的建設,污水的實際處理量不高,有40%的污水處理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那么,這個問題現在是否得到了妥善處理呢?
第三,一些環保部官員急功近利思想給污水處理能力提高造成障礙的問題。國家在2008年首次把環保工作放到桌面上,強調要積極做好,但“累上加累”的環保問題并不會因此一下得到解決。一些好大喜功的環保官員此時難免會虛報成績,瞞報問題。比如,對于污水處理能力的態度,在2004年是保守的,但早在2002年卻有人非常樂觀。2008年又出現了同樣的現象。難道果真是污水處理能力問題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