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我國海洋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簡稱淡化所)緊密圍繞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面向國家、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開拓創新,主動作為,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政策研究、質檢體系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努力實現海水利用事業發展新跨越。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實施海水淡化示范項目
淡化所通過實施單機3萬噸/日電水聯產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術與示范等5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及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海洋公益、國家自然基金、科技興海等重點項目,對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先進材料等開展持續攻關,突破多項技術瓶頸。
成功中標福建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示范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耗、能耗設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承擔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專項,為在軌航天器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提供關鍵裝備;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套商業化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裝置、太陽能光熱板式油田廢水及苦咸水淡化裝備、移動式多能互補海水淡化裝置,為我國海島用水安全及海洋維護權益保駕護航;新疆和田膜法苦咸水淡化、輪臺8效板式蒸餾苦咸水淡化工程先后建成達產,有效解決了當地居民飲水困難的民生問題。
同時,淡化所還承擔了浙江寧海電廠2×10萬噸/小時、天津北疆電廠2×10萬噸/小時、華潤渤海熱電廠2×3.5萬噸/小時、山東魏橋電廠2×8萬噸/小時海水循環冷卻工程藥劑供應及維護運行等工程建設,促進了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在沿海的規模應用。開發結晶純化、膜分離等新技術,解決海水資源提取及節能、減排和高質化問題,并已成功應用于工業高含鹽廢水、廢酸處理等環保領域。
推進海水利用成果轉化建設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十二五”期間,淡化所深入沿海各地及內蒙古、新疆、甘肅等省區開展海水利用技術成果推介,先后與國投、國電、華電、大唐、國開行等數十家國有大型企業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推進海水利用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同時,浙江海水淡化高壓泵及能量回收產業化基地、江蘇小型板式蒸餾海水淡化成果轉化基地、板式換熱淡化器的揚中實驗測試基地正式掛牌運行,成功完成高壓泵、能量回收以及小型海水淡化裝備的研發和樣機生產。
淡化所目前正在與天津臨港經濟區共同建設國家海洋局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的科技研發領航區、創新驅動示范區、裝備制造集聚區和開放合作先導區。
開展政策規劃研究加強標準體系建設
淡化所積極開展海水淡化水納入水資源配置體系研究、海水淡化行動計劃編制、海水淡化水價補貼、財稅優惠政策及海水利用工程用海政策研究。支撐國家海洋局編制出臺《國家海洋局關于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意見》、2012年~2014年度《全國海水利用報告》。發揮研究所公益性服務作用,支撐沿海天津、山東、青島、大連、廈門等地方政府開展“十三五”海水利用規劃編制。
國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為國家級I類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檢測能力覆蓋3大類、33種產品、298個檢測項,牽頭完成了2011年和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下達的海水及苦咸水利用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任務。成立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分技術委員會,完善海水利用標準體系建設,發布實施標準16項。
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強化海水利用國際合作
中國、以色列雙方政府明確以淡化所為依托建立中以海水淡化技術研究中心。同時,環印聯盟(IORA)海水淡化技術協調中心、亞太脫鹽協會(APDA)秘書處等先后落戶淡化所。積極申報國際合作類科技項目,參加中美“能源與水”國際合作專項頂層設計,中印尼合作項目“適用于熱帶海島海水淡化技術與示范”等獲批立項。
按照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積極策劃和推進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泰國等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項目。連續多年承辦面向非洲、中東地區發展中國家的海水利用研修班以及2015年亞太脫鹽技術國際論壇和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成員國海水淡化技術合作國際專家研討會暨展會。
“十三五”時期,我國海洋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實施海水淡化工程”。作為我國專門從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及發展戰略研究的國家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淡化所將主動適應海洋事業發展的新常態,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創新引領型研究所”為目標,著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開展綠色、低能耗海水淡化關鍵技術研發,完善海水及苦咸水產品質檢體系,積極落實國家重大示范工程,推進科技創新及產業化基地建設,強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突破,努力開創海水利用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