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公司)已經決定“通過海底隧道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放至近海”。據稱,采用這種排放方式的原因是:更容易讓核污水在海洋中擴散。
已將核污水排海提上日程
記者梳理后發現,日本決定的核污水排海方式可以說早有預謀。中新網5月16日援引有關媒體報道,東電公司正在持續研究將核污水排海的具體方式。東電公司探討的是直接從廠區港灣將核污水排放入海,或是采取在海底鋪設管道至外海排放的方式。當時日本媒體稱,最可能被采用的是在海底鋪設管道排放核污水的方案。 報道稱,東電公司計劃于9月開始進行海底調查,從2022年2月起鋪設管道。整個工程大約需要一年半左右完工,施工進度將盡量滿足日本政府提出的兩年后開始排放的目標。
按照計劃,東京電力公司最終在2023年春季完成海底隧道建設,并通過海底隧道把福島核電站核污水引流到距離海岸1公里附近的海中排出。
日本共同社8月24日報道,不具名的處理水事務相關人士透露稱,東電公司考慮把處理水所含放射性物質氚稀釋到標準值以下,通過海底隧道在近海排放以進一步稀釋擴散,消除當地擔心的形象受損問題。
相關報道隨即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韓聯社消息稱,韓國國務調整室室長具潤哲8月25日表示,日方在未提前與韓方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對此韓政府深表遺憾。
報道提到,具潤哲呼吁日方立即叫停核污水排海計劃。他表示,日本與周邊國家進行充分協商并保持溝通,是其作為國際社會一員應盡的責任。他說,韓國政府始終把國民健康放在首位,今后將與國際社會協商,并考慮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也強烈敦促日方在同包括周邊鄰國在內的各利益攸關方及有關國際機構協商并達成共識前,不得擅自啟動核污水排海。
擬在2030年前開放福島核禁區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011年發生核泄漏事故,給周邊地區環境帶來嚴重影響,部分地區至今仍禁止人員進入。據日本《東方新報》8月23日報道,日本政府日前透露消息稱,決定在2030年前解禁限制,允許“禁區”內的居民重回家鄉生活。
核事故發生之初,福島第一核電站下風向的大片地區被設為“禁區”,其后范圍逐漸縮小。目前的禁區面積約為337平方公里,是核電站西北方向一條狹長的區域,涉及福島縣7個市町村。“禁區”內的登記居民約為兩萬人。
據新華社5月28日報道,日本會計檢查院近日發布報告,他們對2018年前的統計數據進行核查發現,福島縣約56萬個檢測點中有約1.3萬個在清除地表核污染后空間輻射數值并未下降。
相關國際環保組織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國際環保組織發布的《福島2011-2020十年核輻射調查》顯示,在日本政府設立的福島核輻射“特別去污區”內,仍有85%的面積存在放射性污染。
據悉,接下來日本政府將征求避難居民的意見,并對相關地區進行“除污”,相關方針預定8月底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