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堿淖位于陜蒙交界的神木縣毛烏素沙漠和鄂爾多斯草原交錯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和世界最大的遺鷗繁殖與棲息地。從2006年至今,紅堿淖水位以每年30—6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不斷增高,原本適生的17種野生淡水魚相繼絕跡,國家一級保護珍禽遺鷗等53種鳥類生存環境面臨嚴重威脅。據推算,紅堿淖可能會在10年內干涸。
榆林文昌集團董事長張文堂代表說,經調查,紅堿淖濕地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工農業與生態用水增加,礦產資源開發地下水疏干和主要補給河流上游建壩建庫攔截來水,導致入湖水量減少。
張文堂建議,國家相關部委應積極指導陜蒙兩省區加強紅堿淖水資源保護。一是將紅堿淖流域劃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是盡快出臺《紅堿淖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加大流域水資源保護,對紅堿淖濕地主要河流實行水量分配,上游水利工程必須下泄足夠的生態流量,以確保足夠的入湖水量。三是暫停一切不利于紅堿淖保護的開發項目,特別是礦產開發項目要審慎決策,并充分征求社會公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