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匯通污水處理廠位于感王鎮輕紡工業園區內,2009年投入運營后,西柳、感王地區的印染、水洗工業廢水和西柳鎮的生活污水全部進入這里處理。2012年,匯通污水處理廠建設了提標改造的二期工程后,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由原來的二級標準達到全指標一級A的標準,達到了中水回用的標準。20日,記者來到匯通污水處理廠,在廠長郝光明的引導下實地探訪了污水變清水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集水池底部有一個外露的入水口管道口,從這個管道流入的水雖不再散發著刺鼻的味道,但從肉眼仍舊可以看到水還是呈黑灰色的。“這是我們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處理水,它的水質已經達到了二級排放標準。”郝光明說,針對這樣的工業污水,二期工程主要采用“物化+生化+強氧化”的組合處理技術。污水經過集水池流入反應池后,便進入了物化處理階段,反應池里添加了藥劑,藥劑與污水里的有毒物質、金屬化合物發生了反應,產生的沉淀經過沉淀池后就能進入生化反應池,生化反應池里有多種生物菌,這些菌種的選擇有針對性,主要用于處理氨氮化合物。
在一個房子的面前,郝光明停了下來,“這就是我們的臭氧反應室,也是強氧化技術的一個重要反應室!”二期工程建設前,郝光明曾到全國各地大型的工業廢水處理廠取經。“臭氧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消毒劑和脫色劑,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氣的10多倍,它的消毒作用遠遠高于一般污水處理廠的消毒劑(液態氯),可這種技術先進、效果好的工藝卻很少有人用,因為投入大。”
郝光明說,從選址設計到施工建設,再到建成后的投產使用,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有嚴密的要求。打個比方說,傳輸管道里,一粒小小的灰塵都能導致管道發生爆炸。
最后,我們來到了排水管道的末端。清澈透明的水順流而下,發出嘩嘩的響聲,工作人員用水桶取了水,裝進了礦泉水瓶內。“這水看著不如自來水那樣清澈,但水質絕對要比雨水、地表水的水質強很多,它已經達到了全指標一級A的排放標準,完全可以用于綠化灌溉、刷車等再。”郝光明說。
據了解,近年來,海城各方籌措資金,投入近4億元,新建或擴建了海城的4座污水處理廠,其中匯通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印染、水洗工業園區的工業廢水,城市污水處理廠、騰鰲污水處理廠和牛莊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生活污水。每個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都是本著節能減排的要求,并根據當地產生的污水水質進行設計。每個污水處理廠都有一個中控室,這個中控室的電腦網絡不僅能夠監控到污水處理廠內每一道工藝中的運轉情況和每個處理池內各項水指標參數,也能將所有的數據傳輸到省環保廳的監測部門,實現了全網絡的實時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