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綿陽環保世紀行組委會組織多家媒體記者,圍繞“保護飲用水源地,保障飲用水安全”這一主題,集中采訪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小流域治理和城市排污管網建設等情況。
在東方紅大橋下涪江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一排長長的防護圍欄,有效阻止部分市民洗衣、釣魚,還能防止垃圾吹到江里,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飲用水源;在綿陽城市飲用水第二水源――燕兒河水庫,寬闊的水面上清波蕩漾,水庫邊蘆葦迎風飄揚,白鷺翩翩起舞……
這是日前記者隨綿陽環保世紀行組委會,集中采訪飲用水源地保護相關情況時看到的場景。作為今年環保世紀行的重要內容之一,綿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情況如何,成為環保世紀行組委會和廣大市民關注的重點。經過實地采訪,記者了解到,我市通過規范整治水源地,綜合防治水源污染,有效保障了飲用水源的安全,全市1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為了確保人民群眾喝上干凈水,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近年來,我市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開展了規范整治,對保護區范圍內排污口進行集中治理;進一步規范設置飲用水源地保護標志,對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進行全部隔離,減少了人為活動對飲用水源的影響。
我市還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污染綜合防治,通過嚴格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建設項目評審批、狠抓沿江工業污染源整治、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加強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構筑保護飲用水水源地“防火墻”。
近5年來,我市對68個工業企業、20個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實施污染限期治理,督促34家工業企業安裝了廢水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32家工業企業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完成44家大型農家樂的污染整治;全市所有縣市區均建有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并投入運行,確保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
水與人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為此,我市還嚴格根據國家相關要求,每月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飲用水源地進行監測,結果表明,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同時,我市加快建設城區備用水源,及時制定《綿陽市突發性原水水質污染應急預案》,建立了環保、建設、水務、衛生等部門及各自來水廠的聯動機制,全面保障出水水質安全可靠。
●相關鏈接
經省政府批準,我市共劃分13個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
其中,城區4個,分別是:涪江東方紅大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涪江鐵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高新區三合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游仙區仙鶴湖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這4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年取水量共計6840余萬噸,服務人口97.28萬人。同時,全市還劃分265個農村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