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工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集中產生有毒污染物的行業,精細化工的污染以及難于治理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產業轉移的原因之一,長期以來受到國家、社會和企業的高度關注。沈陽化工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程迪幾十年來致力于精細化工有毒污染物的治理技術研發與工程化工作,堅持自主創新,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精細化工廢水污染難于治理
隨著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COD目標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策略已經難以適應我國水污染的多元化趨勢,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有毒物質造成的水體污染逐漸顯現,這些化合物可以在極低的濃度下于生物體內累積,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的甚至不可逆的影響。雖然,許多有毒有機物對綜合指標(COD等)的貢獻甚小,但其特定的生物生理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往往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伴隨著這些有毒污染物在環境中的累積,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頻發,癌癥高發地區越來越多。
精細化工是集中重點產生有毒污染物的行業。我國是精細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大國,生產能力、產量、出口量已處于世界第一位,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精細化工生產所用原料大部分為我國“水中優先控制污染物”中的有機毒物和美國EPA重點控制的129種水環境污染物。
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步驟長,因此收率較低,平均收率為30%~50%。大部分原料、中間體及副產物都以“三廢”形式排放。其中對環境污染最大的是工業廢水,其特點是成分復雜,有毒污染物含量高、含鹽量高、色度高,含有許多“三致”類化合物、不可生物降解物或對生物抑制物。
精細化工行業廢水治理的難點即在于如何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有毒污染物,從而使廢水無毒、廢水處理簡單化。
科技創新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沈陽化工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程迪堅持科技創新,主持研發了一系列有毒污染物專項處理技術和有毒污染物資源化技術,在環保前沿性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理論突破和創新成果,成功實現了多個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并取得多項重要知識產權,促進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精細化工廢水的復雜性決定了其治理不是依靠單一技術可完成的。程迪教授研發的技術路線和核心是—針對農藥、染料等行業的特點,從源頭減少有毒物。首創了各生產車間工藝節點廢水有毒污染物的預處理—綜合廢水末端處理的組合集成新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有毒污染物專項預處理。其中許多是以資源回收的方式使有毒污染物資源化。
針對有毒化合物的理化性質、毒理毒性等,程迪及其團隊創新、集成了多項從廢水中回收有毒化合物和使之分解的技術。通過絡合萃取、液膜萃取、催化水解、濕式氧化、中低溫氧化等各種分離提取或分解技術,使有毒污染物從廢水中高效分離。在廢水預處理階段,有毒污染物去除率超過95%。同時,還建立了多項檢測指標,用于科學評估廢水中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部分檢測項目已成為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