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中國發生水污染事故,當地各大商場超市的瓶裝水都會被搶購一空。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無疑撐大了中國瓶裝水市場。有資料顯示,中國城市飲用水中,瓶裝和桶裝水比例已經占40%左右。在韓國,雖然并不缺水,水質也相對較好,但由于工業化發展階段一些河流曾經受到過污染,至今韓國民眾對自來水仍然存在一定疑慮。統計顯示,目前韓國民眾只有50%左右的人飲用自來水,其余民眾則選擇購買凈水機,或直接購買瓶裝水和桶裝水飲用。
近年來,隨著韓國凈水技術的發展,韓國自來水已經達到直接飲用標準,但民眾仍然沒有恢復對自來水的信心。韓國各地方政府為提高民眾對自來水的信心,分別將各自地區的自來水注冊商標,并且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裝瓶銷售。各地方政府還定期對自來水進行檢查,以確保水質。《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工作期間,首爾市水務管理員就曾于2010年到記者家里訪問,并用儀器對水質進行檢測,最后告知記者,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
即便如此,很多韓國人對自家自來水仍不信任,為了追求高品質生活,韓國民眾近年來飲用瓶裝水、桶裝水的人逐漸增多,韓國飲用水市場也出現快速增長。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韓國分公司發布的調查顯示,2000年韓國飲用水市場規模為1143億韓元(1美元約合1056韓元),2010年增長到3993億韓元,2012年預計將達5000億韓元左右。2011年韓國全年瓶裝水消費量118萬噸,約占飲用水市場總消費量的41%。在飲用水市場中,韓國濟州島的三多水品牌市場占有率連續14年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達到40%左右,第二位是icis,市場占有率達20%。兩大品牌都是地下水,從地下抽取后直接裝瓶銷售,不再做任何處理,這兩家公司銷售的口號就是純天然飲用水。濟州島三多水更打出火山巖深層水的牌子。雖然韓國飲用水市場快速發展,但由于國內市場較小,各大品牌的飲用水公司紛紛瞄準了國際市場,不過目前為止,韓國飲用水由于國際認知度較低,還沒能打開國際市場。
在中國瓶裝水市場,目前純凈水的市場占有率最大,達到46%以上,礦物質水占28%,礦泉水大約占不到8%。西藏珠峰冰川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步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消費者還不太接受礦泉水,一方面因為價格高,另一方面認為是在炒概念。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一些飲用水產品通過宣傳健康訴求的概念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但從安全性來說,自來水不一定比這些飲用水產品差。20世紀80年代中葉至90年代中葉間,是我國瓶裝、桶裝飲用水發展的初級階段。全國出現了開發天然礦泉水的高潮。90年代后期,瓶裝、桶裝水從原來的奢侈品逐漸成為生活快速消費品,這一行業的發展進入快速通道,銷量大增。
據了解,純凈水是利用反滲透膜把自來水進行過濾,這種膜只有水分子才能通過,完全除去了水中的雜質、菌類和有用物質。礦物質水是在純凈水基礎上人工添加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最高級的是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人工開發、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它對水源有嚴格要求,達到國家嚴格標準后才能稱為礦泉水。王步杰說,對礦泉水生產來說,殺菌技術是關鍵。普通礦泉水用臭氧殺菌,會帶來影響健康的副產物。那些產值在幾十萬和幾百萬的小企業則難以控制質量。國外常用的是非臭氧雙重殺菌技術,不產生硝酸鹽。但這種技術成本高,國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采用。王步杰認為,依照國外飲用水市場的發展軌跡以及中國現狀,高端瓶裝水即礦泉水是未來趨勢。當人們認識到水的差別之后,會逐漸從純凈水轉向消費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