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行業 > 看"千湖之國" 芬蘭如何治水
    看"千湖之國" 芬蘭如何治水
    發布日期:2011/11/7 9:37:21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野鴨在湖面戲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芬蘭赫爾辛基市區景致。 本版照片均由王晉攝

     

      “信是千湖國,港灣分外多。森林峰嶺立,島嶼似星羅。”半個世紀前,郭沫若對芬蘭的美景如此贊嘆。芬蘭有“千湖之國”之稱,有18.8萬個湖泊,作為全球城市和工業污水處理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芬蘭如何保持湖水清澈?近日,記者應邀到芬蘭探訪水環境保護和治理――


      多措并舉呵護“清潔的水”


      提到芬蘭,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諾基亞和最近流行的網絡游戲――“憤怒的小鳥”,這兩個芬蘭創造的品牌已聞名于世。其實,清潔的水是芬蘭的又一品牌。


      在芬蘭,擰開水龍頭就能喝到清潔安全的水,當地人鐘愛這自然之水。在芬蘭最大的水處理化學品公司Kemira公司采訪時,桌上的水瓶里裝的就是自來水,公司研發副總裁Kaj Jansson告訴記者:“嘗嘗這個!我們做過測試,芬蘭的自來水品質比超市里買來的進口瓶裝水還好。進口瓶裝水從取水到裝瓶、運輸需要較長時間,水是死的,而我們的自來水是流動的,活水的品質更好。”


      在芬蘭環境研究院,水文學專家Markku Maunula給記者看了一張表格,芬蘭的面積有34萬平方公里,人口540萬,年均降雨量660毫米,而世界的平均降雨量740毫米;芬蘭年均蒸發量320毫米,世界平均蒸發量440毫米。他高興地說:“芬蘭的降雨量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雨季或旱季,這給水資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先天條件。芬蘭10%的國土被湖水覆蓋,其中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湖泊就有5.6萬個。”


      他告訴記者,芬蘭有15個國家部門,其中多個部門有管理水資源的職能。環境部,負責水資源保護;農業與林業部,負責水資源管理和洪水管理;衛生部,負責飲用水質量監測;就業與經濟部,負責地區性水資源管理和監管工業用水處理;交通與信息部,負責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內政部,負責處理水環境突發事件。


      芬蘭環境研究院成立于1995年,是芬蘭環境部的下屬部門,致力于解決環境問題。研究院有600多位員工,去年的研發經費達5000萬歐元,其中60%靠撥款,另一部分則靠為客戶提供有償研發服務。


      嚴格的法律為芬蘭水環境保護提供了保障。芬蘭在1962年出臺了水資源保護法,其中重要的原則有4條:一是工業企業開工前必須獲得環境評估后的許可證;二是法規具有開放性,制訂前要聽取專家意見;三是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四是在污水處理方面使用最先進的技術。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又根據歐盟的法律修訂了水資源保護法,執行得更為嚴格。


      記者多次聽到“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在芬蘭,哪家企業造成污染,必須負責徹底治理修復的全部費用,如果有居民提出賠償要求,企業也要按標準如數賠償。“賠償沒有上限”,這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正因為有嚴格的法律法規,芬蘭的不少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水一般都先處理后再排放到污水處理廠,哪家企業排放的污水不達標,就要付出巨大成本。環境部門除了監管,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是服務――幫助企業找到污水排放超標的原因并提供技術支持。


      信息科技造就“聰明的水”


      ①在芬蘭最大的水化學品公司Kemira公司,研究人員在測試水質。


      ②在芬蘭赫爾辛基市區,鷗鳥、野鴨與人們和諧相處的圖景讓人心動。


      ③位于地下的芬蘭赫爾辛基污水處理廠,從外觀上看,這里綠草茵茵,人們不會知道這里是一座地下污水處理廠。


      芬蘭是世界城市和工業廢水處理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早在上世紀初就在首都赫爾辛基建造了第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上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大規模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


      污水處理廠的臭味一直讓人頭疼,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赫爾辛基把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下。在赫爾辛基污水處理廠,老工程師Lars Rundberg先生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起,赫爾辛基市就集中在這一家污水處理廠處理全市污水,這是北歐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覆蓋了85萬人口的生活污水處理,年處理量達到1億噸左右,投資額達2億歐元,每年都有4000多人來參觀。


      在位于地下的污水處理廠,記者看到通道寬敞,通風和采光都不錯,確保消防車等能開進去維修管護。通道頂端有各種顏色的管道,Lars Rundberg先生指著管道告訴記者:“黑色的管道走熱水,白色管道走淤泥,還有灰色的管道走污水,我們有51位員工,日夜值班。我們主要在主監控室查看數據等,污水通過格柵―沉淀―曝氣―二次沉淀―淤泥處理等處理程序,排放到海中,污泥也變廢為寶,處理后制成化肥再利用。今年夏天,我們用淤泥制作的化肥已全部賣光了,淤泥不夠用了!同時,我們利用沼氣發電,沼氣發電量達到20兆瓦/小時,基本能滿足污水處理廠運行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城市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下有幾個好處,包括減少二次污染、防止臭氣污染環境、節約城市土地資源等。建成后,地上栽植花草樹木,又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可謂一舉多得。此外,由于地下保溫,污水處理的生化工藝需要一定溫度,建在地下可以節約大量能源。


      不過,城市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上還是地下?Lars Rundberg先生認為還需因地制宜。芬蘭的冬天很冷,赫爾辛基的地質條件也適合在地下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所以從1994年起,當地的污水處理廠都建在地下。而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附近的Saaremaa島上,芬蘭Preseco公司提供的污水處理廠解決方案就是在地上。這個污水處理廠建在臨海的地上,每天處理1.2萬噸污水,將污泥處理成化肥,同時,他們把島上的生活垃圾與淤泥配在一起制造沼氣,沼氣發電可以解決污水處理廠的能源需要。污水、垃圾集中處理,不失為海島等分散地域解決城市污染的好辦法。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信息科技與水環境保護相結合,是芬蘭水環境保護領先的秘訣之一。記者走訪了幾家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把信息技術與污水處理技術相結合,在信息采集、實時監控等方面技術領先,同時,他們銷售的主要是“服務”而非產品,很多公司為客戶提供的是解決方案。


      PACS公司出口經理Heikki Tallgren告訴記者,他們為工業企業和市政管理部門提供污水凈化解決方案。這家2008年成立的公司在殺滅微生物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在污水除臭方面有自己的化學產品。2009年,他們在俄羅斯、巴西、中國簽下了合作項目,精確的測試儀器、實時的監控系統是他們的優勢,精準的數據收集后,電腦系統可以自動控制投入化學藥劑的數量,達到最佳效果。目前,他們在北京開設了辦事處。他說:“我特別關心中國污水處理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們在合肥與一家污水處理廠合作。中國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對污水處理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未來中國的水務市場會加快發展。”


      有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中國工業、市政污水處理廠及農業等領域將會有超過1萬億元的投資空間。世界三大化學品生產企業之一的Kemira公司已在世界30多個國家設立了生產廠。該公司總裁Harri Kerminen說:“調查顯示,全球水行業有500億歐元的市場,其中,水化學品制造擁有26億歐元的市場。亞洲市場增長最快,我們在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2007年又在上海開設了公司亞太區研發中心,2010年開始在南京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下一步還將加快在中國的發展。”#p#副標題#e#


      創新體系提供發展“活水”


      在采訪中,不少企業都提到了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由芬蘭就業與經濟部于1983年成立。該機構是芬蘭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重大科研和產品研制項目的資助者和促進者。國家技術創新局主要資助工業研發項目、大學以及研究所項目,尤其鼓勵具有高風險性和創新性的項目。每年國家技術創新局給予創新計劃的資助大約為6億歐元。


      國家技術創新局水計劃負責人Tuomas Lehtinen告訴我們,國家技術創新局的主要目標是更新經濟,提升產能,提供可持續產品。他們資助的重點領域有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從2006年至2010年,他們已為3050個公共研究項目、6700個公司研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在生產污水處理機械設備的SLAMEX公司,公司主管Anh Thu Tran Minh女士告訴記者,在芬蘭,所有的市政管網處理污水用的都是他們生產的器材,產品還出口俄羅斯、中國、越南等國家,去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歐元,出口占55%。


      “芬蘭的污水處理機械裝備種類齊全,我們公司有50多種不同的機械,全部是自主研發,占芬蘭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芬蘭有100多家相關企業,有10家左右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歐元,有10家左右年營業額在300萬至1000萬歐元左右,剩下的都是中小企業。”她告訴記者:“我們自己投入研發的資金不多,國家技術創新局給我們撥款。”記者了解到,SLAMEX公司剛從國家技術創新局申請到3年共40萬歐元的研發支持經費,其中一半屬于撥款,另一半是低息貸款。如今,有2萬歐元已經到位。


      怎么能得到創新局的支持?Anh Thu Tran Minh女士詳解了全過程:“首先要寫申請報告,就項目對企業和社會有什么好處、在哪里有市場等寫出詳細報告,明確項目需研發多長時間及負責人,申報的項目要與國家技術創新局支持的戰略相一致,申請的手續非常繁瑣細致,報告要有說服力;項目申請后,每3個月要給創新局寫一個進展報告,即使沒有進展也要報告。同時,我們的財務工作要更加嚴謹,創新局會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審核。撥款分期到位,前期我們要先墊付,如果創新成果不理想,創新局與企業共擔失敗風險,不會再追回資金。”


      據悉,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提供資助的方式主要包括低息貸款和贈款等,具體資助金額依據研發階段和項目性質而定。該機構對公司項目的資助主要包括工業研發贈款、研發資本貸款等,單一項目還可同時獲得贈款和研發資本貸款等。


      創新,為芬蘭的環保企業提供了發展的后勁。


      經濟轉型確保綠色“有優勢的水”


      像許多國家一樣,芬蘭也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芬蘭的森林覆蓋率達70%,森林被稱作“綠色金庫”。上世紀70年代,由于大力發展造紙業,河流污染也曾讓芬蘭人頭痛。芬蘭外交部的前任水務專家Eero Kontula先生回憶道:“我1971年畢業后就從事水務工作,剛工作時,造紙企業排放的污水讓河流變得又黑又臭,湖里也沒魚了。”


      從上世紀70年代起,芬蘭在歐洲較早開始對水環境進行治理和保護。芬蘭相關法律規定,凡是居住人口超過50人的居民區、旅館、度假中心和其他設施,必須建有污水處理系統。有關部門還通過取樣檢測對水資源質量實行不間斷監控,并定期檢查和維修供水系統和下水管道,制定應付水資源污染重大突發事故的措施。


      拉赫提地區維斯亞威湖的治理是一個典型案例。維斯亞威湖一度是芬蘭污染最為嚴重的湖泊,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地開始著手對湖泊進行治理。通過嚴格立法等手段,經過15年的治理,維斯亞威湖又恢復了秀美的景致。


      赫爾辛基市污水處理廠的工程師Lars Rundberg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芬蘭的湖泊水質已得到改善,我在北部的湖上釣魚,渴了捧起湖里的水就能喝!”


      經濟向綠色轉型,從根本上減少了污染。上世紀90年代,芬蘭調整產業戰略,對傳統的造紙、金屬、機械等行業進行重組,并加大了對信息產業的投入和扶持,信息產業尤其是電子、電訊設備制造業飛速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末,芬蘭已躋身于世界信息科技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列。目前,以諾基亞公司為龍頭的信息科技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4%增加到10%,其中,諾基亞公司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近4%,諾基亞的出口對芬蘭總出口的貢獻達20%,相當于芬蘭整個造紙工業的出口總值。同時,他們繼續保持著傳統森林產業的優勢,目前芬蘭是世界第二大紙張和紙板出口國。芬蘭的造紙廠都建有配套的采用先進技術的生物污水處理廠,有效解決了造紙工業廢水的凈化問題。


      芬蘭正力圖在清潔技術方面打造自己的優勢。如今,芬蘭超過60%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屬于清潔技術范疇。啟動于2007年的“芬蘭清潔技術”品牌推廣計劃的長期目標是到2012年,芬蘭成為著名的清潔技術國家。


      全社會參與織就環保網


      王晉


      有人說:“從芬蘭帶走的最好禮物是水,可惜成本太高。”雖是玩笑,但也耐人尋味。讓每個市民擰開水龍頭就能喝到潔凈安全的水,背后的功夫值得研究。


      采訪中,記者感觸最深的是芬蘭的環境保護織就了一張世界領先的網絡,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市民都是這個網絡的一部分。政府部門出臺法規政策,并給予資金扶持;行業企業大力創新,占領市場制高點;科研院所提供智力支撐,為政府部門或行業企業破解關鍵技術;社會組織為相關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市民積極參與,保護水源。正因為系統性參與,芬蘭的水資源才能得到有效保護,芬蘭人才能以水資源保護的先進技術贏得市場。


      除了森林和湖泊,芬蘭并無其他可供大規模開發的自然資源。芬蘭既無煤礦,也無石油,國內能源資源極度匱乏,約有70%的能源是從俄羅斯、挪威、丹麥、波蘭等國進口。加上芬蘭冬季漫長,氣候寒冷,不僅民用能源需求量大,傳統的森林和冶金等優勢工業更是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撐。然而,芬蘭卻并沒有因自然資源的缺失而陷入能源危機之中,他們依靠科技的力量突圍,通過發展低碳環保技術和可再生能源,走出了一條綠色科技之路。芬蘭有幾項世界第一:環境可持續及績效指數;生物能源利用;水質指數。在世界經濟論壇可持續發展指數排名中,芬蘭連續多年被評為第一。2010年,美國《新聞周刊》把芬蘭列為“世界上最好的國家”。


      在森林里散步,在湖面上泛舟,芬蘭人生活得十分愜意。據調查,芬蘭人理想的居住方式是“城市中心湖泊邊的木制別墅”,清澈潔凈的湖水讓他們享受到自然的樂趣,呵護環境的理念成為每個芬蘭人的行為。


      不僅僅是水資源保護,在芬蘭,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滲透在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芬蘭各城鎮的居民區和購物中心都設有不同顏色的廢品分類回收箱。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芬蘭的垃圾箱分為四格,每個格子顏色不同,標有文圖兩種標示,包括報紙、果皮、空玻璃瓶和塑料制品,即便是不懂文字的人也可以根據圖標正確分類。不少地方為垃圾分類執行效果并不理想而苦惱,原因之一是人們搞不清垃圾究竟該怎么分。而這小小的設計,讓芬蘭的垃圾回收變得簡便易行。


      政府主導、企業創新、技術突破、社會組織及市民參與,這張環保網越織越密,形成了芬蘭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防汛不松弦!多地織密水環境安全“防護網”
    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重慶3座污水處理
    衡水市謀劃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40項
    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2024
    四川4個城市獲評A級!事關城市更新行動、
    上海浦東新區供排水正式開啟市區一體化管理
    山東多地拉緊汛期防線 織密“安全網”
    人民網評:守住江河安瀾,繪就人水和諧新畫
    安徽:全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流域綜合治理時代,正式開始了!中央釋放明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