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成都水務:鋪就全域安全健康飲水路
    成都水務:鋪就全域安全健康飲水路
    發布日期:2012/1/17 9:40:42

      2011年12月14日,蘭澤芳像平常一樣,到了中午時間開始準備做飯,打開自家院子里的水龍頭淘米、洗菜。這一系列在城里人看來稀松平常的動作,卻是這座小村莊盼望已久的生活。去年7月的盛夏時節,大邑縣石虎村和揭家村等5個村子都通上了自來水,從此結束了找山泉打河水的生活。


      民生工程的惠民范圍進一步擴大,哪里有百姓的需求,哪里就有建設中的民生工程。從最根本地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出發,成了民生工程的最高原則。


      滿山找水的記憶刻骨銘心


      揭家村位于大邑縣新場鎮,距縣城13公里,沿著平直的農村公路朝西一直前進就來到了揭家村。揭家村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66畝,轄18個村民小組。全村以農業產業為主。進村的路略有些坎坷,周邊的畝畝良田和坐落在村子里的川西林盤頗具特色。


      蘭澤芳的家就在揭家村剛進村的地方。蘭澤芳今年63歲,大邑縣新場鎮揭家村一名普通村民,談起以前的生活用水,不僅是蘭澤芳,揭家村的村民們都會有一段共同的痛苦回憶。


      由于沒有自來水,揭家村村民全靠吃天然水為生。“每天都會到村邊的小山丘上去找水,或者去村外的河里打水,遇到下雨天的時候最惱火。”蘭澤芳說,吃天然水的日子在記憶里已經有許多年。


      遇到雨天頻繁的時候,打水不僅不方便,喝的水還無法保證安全。混雜著泥土和塵埃的雨水跟河水成了這個村子的生命源泉。這樣的時候,蘭澤芳跟其他村民一樣,總是要把水打來之后在家里擱上一段時間,過一會兒桶里的泥渣都能看見。


      就這樣,在去年7月以前,揭家村祖祖輩輩的村民都過著這樣的生活,水,始終是村民們心頭的一個小疙瘩。


      熱火朝天的建設帶來健康飲用水


      2011年5月,一則消息讓揭家村的村民們著實振奮了一把:村里要通自來水了!原來,在得知大邑縣新場鎮等幾個鎮部分村的飲水情況之后,成都市水務局將2011年民生工程的項目——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在了這幾個村,其中就包括揭家村。


      完成了前期的勘探和規劃之后,6月1日,施工隊正式進入揭家村開始了自來水管網的鋪設。炎熱的天氣沒有擋住大家的建設熱情,在保持高水平的生產建設質量前提下,所有項目于7月4日全部完工。


      數據顯示,工程總投資275萬元,新建了一座集中供水站,管網延伸兩處,解決了新場鎮揭家村等5個村子55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鋪設供水管網約6公里,新增供水能力80噸/天。其中,石虎村的供水由已經建成的新場鎮集中供水廠管網延伸加以解決。其余的均為新鋪設的供水管網。


      這是值得揭家村全村人銘記的時刻,祖祖輩輩的生活在此時發生了變化。蘭澤芳表示,通水那天,全村人民點起了鞭炮來慶賀,大家敲鑼打鼓好不歡喜。水龍頭一擰,自來水就從管子里嘩嘩地流了出來。


      在自己家里就能用到干凈健康的水,再也不用擔心打不到水,再也不用在雨天四處奔波打回渾濁的雨水,再也不用一擔一擔地挑,一缸一缸地湊。用水,不再是揭家村村民心頭的疙瘩,而是揭家村村民新生活開始的標志!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長期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幾乎年年都是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如同搭積木,唯有不斷堅持才能成就最后的喜人答卷。


      “農村飲水安全關系太多百姓,也跟百姓日常生活最為密切,所以我們會堅持去建設去做,逐步消除不通自來水的村落。”成都市水務局局長森林表示,2011年成都市完成省、市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投資1.7億元,全面解決36.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場鎮自來水全面供給,并啟動了自來水“村村通”工程。


      不僅如此,在水工程建設方面,大邑縣永濟堰取水樞紐工程也得到了極大的修復。2010年8月19日,大暴雨將永濟堰取水樞紐工程多處沖毀,給當地農戶的灌溉帶來了相當的影響,直接對當地農作物的耕種造成損失。


      經過設計與勘探,2011年3月,永濟堰取水樞紐修復工程正式動工。僅僅用了2個月時間就竣工完成,修復攔河壩41米、攔河壩護腳336米、壩后消力池129米……工程完成后,保證了永濟堰灌區5.48萬畝農田的春灌實時用水。造福了包括大邑、邛崍等地的農戶。此外,經過修復后的永濟堰樞紐工程還在7月、8月的兩次暴雨中經受住了考驗。


      亮點工程掃描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目標任務: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大排水管網建設力度,中心城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1%以上。


      完成情況:通過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462個下河排污口治理。2011年1-12月,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量達44531萬噸,較2010年同期增加5258萬噸,增幅達13.4%。經測算,中心城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已全面達到91%以上。


      鄉鎮污水處理廠


      目標任務:完成2010年已開工5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設施建設并投入使用。


      完成情況:2010年開工建設的58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有21座已取得試運行合格證。


      河道治理


      目標任務:繼續加大河道治臟治臭力度,完成新增中心城區16條河道的污染治理,基本實現水清無味。


      完成情況:通過實施“三清”治理和下河排污口等措施,完成411個下河排污口治理。中心城區枯水期引環境用水9.5億立方米,16條重點治理河道基本實現“水清、無味”。


      修復水毀灌溉工程


      目標任務:修復水毀灌溉工程56處,恢復灌溉面積50萬畝,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座。


      完成情況:成都水毀灌溉修復工程涉及崇州、都江堰、金堂等7個區(市)縣,工程總投資1.49億元,其中市級財政補助資金7000萬元,完成灌溉工程56處。已于2011年5月1日全面完成工程建設,恢復灌溉面積50萬畝。


      抗旱能力提升工程


      目標任務:啟動龍泉驛區、青白江區、雙流縣龍泉山脈易旱片區33個鄉鎮和蒲江縣長秋山易旱片區5個鄉鎮的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新都區、邛崍市、新津縣的抗旱能力提升工程。新增(恢復)蓄水能力500萬立方米。改善旱地澆灌面積6萬畝。


      完成情況:全年完成項目總投資1.532億元,其中市級補助4000萬元、縣級配套4335.3萬元、群眾自籌6918.1萬元,啟動龍泉驛區、青白江區、雙流縣龍泉山脈易旱片區33個鄉鎮和蒲江縣長秋山易旱片區5個鄉鎮的抗旱能力提升工程。


      完成新都區、邛崍市、新津縣的抗旱能力提升工程。新建蓄水池855口,改造整治山坪塘621口,整治石河堰93座,改造提灌站153座,新增和恢復蓄水能力576.11萬立方米,恢復和改善旱地澆灌面積6.54萬畝,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行業標準《城鄉
    國家重大水利工程重慶市藻渡水庫工程全線首
    重慶市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創新中心獲批
    德陽市“三舉措”助力全市水環境質量提升
    江西九江堅持海綿城市理念 建設“會呼吸”
    3000多條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嚴防“水袋子”污染 保障“水杯子”安全
    提質賦能!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激發治水新活力
    蘇北駱馬湖:從“三亂水域”到幸福河湖的美
    開辟工業節水增效新路徑,AI能扮演什么角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3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4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5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6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7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8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9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jsbasebal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