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是個依水而生的城市。17世紀初,荷蘭人就是從紐約灣沿河北上,發現了這片資源豐富的土地。今天,紐約已成為美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最大的港口。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紐約開始著手打造新型的現代化親水城市,推出“紐約濱水區域振興計劃”。經過近二十年的規劃改造,如今,紐約市的濱水區域已成為城市的“重要財富”,其濱水的土地使用具有豐富的多樣性,紐約人也得以重新與水親近,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的面貌。
服務業和旅游業成為重頭戲
以紐約布魯克林的“綠點-威廉斯堡濱水區域”項目為例,這一項目自2004年開始規劃和建設,是在布魯克林區的濱水區域實施的包括住宅、公共開放區、輕工業和商業在內的綜合改造項目。
在重新規劃的過程中,許多制造企業被遷出,僅僅保留了一個英特爾制造產業區。在產業區周邊,拔地而起的是住宅樓、酒店、保齡球館等。服務業和旅游業成為親水新城發展的重頭戲。
此外,在這塊區域修建的住宅將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原本在當地生活的居民。
項目實施初期,當地社區曾對項目開發計劃中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提出過異議。但是紐約市和當地社區內部最后都承認,要降低房價,使大部分當地居民能夠買得起房,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必然要作出犧牲。盡管如此,紐約市還是先后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對部分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作出了一些讓步。
“水上的士”連接新航線
紐約市的濱水沿岸地區長達930公里,其水道十分繁忙,每天經由紐約水道運輸的客流就達到9萬人次,紐約市內有33個休閑區域可以乘船到達,紐約各類碼頭的年貨運吞吐量達530萬個集裝箱。
紐約城市規劃局估計,“紐約濱水區域振興計劃”實施以來,該市的濱水沿岸大約增加了47公里,另有21公里還在建設中。
紐約港本身也進行了改造,港口航道被加深了50英尺,以便通過更大型的集裝箱貨運船。紐約市的鳳凰飲料廠也被搬到了11號碼頭,這樣,該飲料廠的產品可以通過水路運輸,每年可以減少2萬次卡車運輸,間接減少了紐約的交通壓力和廢氣排放。
2009年7月,由紐約港口局投入100萬美元、紐約市議員比爾·布拉西奧出資40萬美元,紐約市開始在市內大西洋大道旁建設“水上的士”站。這將直接把布魯克林橋和哈德遜河上的總督島之間的水上航線連接起來,并為紐約市的渡船增加新的停靠點。
自行車道貫穿濱水林蔭道#p#副標題#e#
修建濱水公園和增加就業機會是紐約市振興濱水區域的重點之一。從2002年起,紐約市征地超過200公頃,用于修建濱水公園和公共開放空間。
紐約東河濱水區建設主要的成就之一是恢復了曼哈頓濱水林蔭道,這里在過去很長時期一直是工業區。在曼哈頓濱水林蔭道,人們在休閑散步之余也可以回顧和了解這一區域的工業歷史。
曼哈頓濱水林蔭道沿線還設計了不同的觀景臺,觀景臺附近有餐廳、酒吧等休閑娛樂設施。林蔭道還專門設計了與機動車道分開的自行車道,這條自行車道貫穿曼哈頓濱水林蔭道全程,將巴特利公園和東河公園連接起來。林蔭道的綠化也獨具匠心,在最大限度確保充足陽光的前提下,種植了這一地區的各種原生植物。
此外,紐約市還提出了“紐約港路”計劃,這一計劃是要提升9個濱水休閑區域的知名度,通過水路把它們連接起來,從而將紐約港打造成為市民和游客的一個主要休閑勝地。
治理水質與保護濕地并舉
在制定濱水地區振興計劃的同時,紐約還劃定了一些重要的環境保護區,尤其重視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帶來的長期挑戰,并通過保護濕地、改善水質等手段來作出應對。
今年,紐約市已啟動一個總投入達1.5億美元的項目,對格瓦努斯運河的水質進行治理改善,紐約市還和紐約州政府達成協議,對牙買加灣的濕地進行保護。
此外,紐約市還將在2011年初出臺《紐約城市濱水區行動計劃》,列出該市在未來3年優先實施的濱水區域改造和開發計劃。
參與制定紐約濱水區域建設計劃的除了紐約市、州政府和聯邦以外,還包括了廣泛的相關利益方,包括航運業界、倡導公共空間的民間人士、工會、環保組織和規劃建設組織等。(馬晶)